*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大家有什么想法嗎?歡迎評論區討論
撰文 | 劉醫生
患兒主因血壓高8小時入院。女,9歲,體重:19kg。
現病史:入院8小時前行結核菌素試驗皮試后患兒出現頭痛、頭暈癥狀,期間訴呼吸困難、視物模糊、全身皮膚瘙癢、四肢乏力及發麻等主要癥狀,當地縣醫院考慮“過敏”,立即監測生命體征,監測血壓波動于:175-200/110-130mmHg之間,予肌注“地塞米松5mg”及靜推“呋塞米(1支)”治療,持續約半小時后患兒上述癥狀緩解,但監測血壓仍高,遂轉入省級兒童醫院進一步治療。患兒自發病以來,無發熱,無咳喘,無嘔吐及腹瀉,無皮疹等不適癥狀,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外觀正常。
既往史:既往體健,未發現血壓高。無傳染病史,無過敏史,無手術及外傷史,無輸血史。無高血壓家族史。生長發育良好。疫苗按序接種。
體格檢查:入院時血壓監測為187/128mmHg,神清,精神尚可。心、肺、腹及神經系統查體均未見明顯異常。四肢肌力及肌張力正常。雙側橈動脈搏動有力對稱,雙足背動脈搏動好,鎖骨上凹、胸骨上凹、胸鎖乳突肌外側、腰背部、腹部未聞及血管雜音。
診療思路
▌兒童高血壓[1]:
定義:3次或3次以上平均收縮壓和 (或) 舒張壓大于等于同性別、年齡和身高兒童血壓的第95百分位。
分類:主要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
結合該患兒臨床癥狀+體征+輔助檢查進行以下分析:
(一)患兒入院后多次監測血壓、以及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平均收縮壓/舒張壓:162/99mmHg,均高于同年齡、同性別、同身高兒童血壓的第95百分位,目前存在高血壓。入院后除血壓高外,其余生命體征平穩,無不適癥狀,且兒童高血壓尋找原因是首要。
(二)高血壓主要分兩大類:
1、 原發性高血壓:
(1)遺傳因素:父母存在高血壓,家族性基因突變等,但此患兒父母無高血壓家族史,必要時可完善基因檢測明確。
(2)肥胖:肥胖是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該患兒體型、體重較同齡兒偏瘦,暫不考慮此因素。
(3)飲食:高鹽飲食與高血壓之間呈正相關。該患兒飲食較清淡,暫不考慮此因素。
(4)其他因素:小于胎齡兒和低出生體重兒較正常體重兒易發生高血壓。該患兒為足月兒,暫不考慮此因素。
2、 繼發性高血壓[2]:
(1)腎臟疾病:常見疾病比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炎性腎盂病、慢性腎盂腎炎。少見疾病:腎功能衰竭、先天性多囊腎、腎盂積水、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肺出血腎炎綜合征)、腎損害、腎腫瘤、腎移植術后等疾病。腎血管疾病:腎動脈狹窄(單純或繼發于大動脈炎)、腎動脈炎、腎靜脈炎、腎動脈鈣化。該患兒無腰疼,查體腎區無叩擊痛,入院后化驗腎功能、尿常規正常,腎臟彩超及腎血管彩超均未見明顯異常,暫不考慮腎臟疾患導致的血壓高。
(2)心血管疾病: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等。
a、該患兒入院時查體:雙側橈動脈搏動有力對稱,雙足背動脈搏動好,雖入院第1天監測四肢血壓:左上肢181/121mmHg,左下肢157/106mmHg,右上肢177/131mmHg,右下肢158/93mmHg(上肢血壓>下肢);但第2天再次監測四肢血壓:左上肢150/98mmHg,左下肢180/100mmHg,右上肢151/100mmHg,右下肢178/108mmHg(上肢血壓 <下肢),結合心臟彩超未見明顯結構異常,暫不支持主動脈縮窄。
b、該患兒無反復發熱等病史,查體:雙側橈動脈搏動有力對稱,雙足背動脈搏動好,鎖骨上凹、胸骨上凹、胸鎖乳突肌外側、腰背部、腹部未聞及血管雜音,入院后化驗CRP、血沉正常,風濕系列(包括:抗核抗體譜、抗血管炎篩查、類風濕標志物檢測、類風濕因子等):抗核抗體1:100核仁型(+),余均為陰性;雙上下肢血管彩超:雙側股總、股淺、脛前、脛后、腓動脈多發強回聲,雙側尺動脈、橈動脈多發強回聲(不是典型多發性大動脈炎血管改變);腎血管、腹部大血管彩超:未見明顯異常;綜上所述,目前多發性大動脈炎診斷依據不足,建議門診隨診。
(3)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水腫、腦腫瘤、腦炎、顱內出血等。該患兒神經系統查體陰性,顱腦核磁+動靜脈血管成像:雙側腦室體部旁、半卵圓中心及胼胝體多發血管周圍間隙;左側胚胎型大腦后動脈,余顱腦MRI平掃及MRV未見異常,目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依據不足。
(4)內分泌疾病:常見原因:使用糖皮質激素,該患兒無特殊用藥史,暫不考慮此因素。少見原因: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庫欣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橋本氏甲狀腺炎)等。該患兒入院后化驗高血壓三項(立位):腎素濃度;高血壓三項(臥位):醛固酮、腎素濃度,高于正常;甲狀腺功能:TSH(0.56mIU/L),稍低于正常,余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性腺激素檢測、皮質醇節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胎蛋白、17α-羥基孕酮、雄烯二酮、尿香草扁桃酸均正常;腎上腺彩超未見明顯異常,目前內分泌疾患仍需進一步除外。
▌治療
入院第6天口服卡托普利片(0.5mg/kg/天 間隔12小時)治療,但家屬要求自動出院。出院1周后電話隨訪,未規律門診隨訪及口服藥物,未上級醫院就診,但訴患兒出院后無不適癥狀。
總結
患兒結核菌素試驗(72小時):硬結大小為15mm×20mm,+++,紅腫,無水泡及破潰,結合結核分枝桿菌T細胞檢測:陰性,結合患兒有卡介苗接種史,無結核接觸史,有卡疤,胸片未見明顯異常,目前結核感染診斷依據不足。
追問病史:家屬訴行結核菌素試驗皮試前監測血壓收縮壓為130mmHg左右(具體描述不清)高于正常,可進一步說明患兒行結核菌素試驗皮試后出現頭痛、頭暈癥狀,期間訴呼吸困難、視物模糊、全身皮膚瘙癢、四肢乏力及發麻癥狀,可能存在過敏反應,但不是造成患兒高血壓的原因;考慮患兒高血壓與結核菌素試驗皮試過敏關系不大。
綜上所述,目前高血壓病因不明,內分泌疾患仍需進一步除外,建議內分泌門診隨診。
大家有其他想法嗎?請大家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 齊建光,杜軍保. 美國兒童青少年高血壓最新診治指南[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1): 57-60.
[2]馬沛然,姜宏磊.兒童高血壓的病因和診斷程序[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8):451-452.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