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你好,你的外賣到了!”
隨著屋門開啟,民警們一擁而上,迅速將犯罪嫌疑人制服。
近日,東營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偵查中心民警連續打掉多個利用“二級卡”為詐騙犯罪洗錢的團伙。
“燒雞”斷案
“隨著對電信網絡詐騙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犯罪分子作案手法愈加隱秘。”東營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偵查中心負責人張長春介紹,被詐騙的資金不僅僅通過多層級的銀行賬戶轉移資金,混淆偵查視線,增加辦案難度,還通過線下取款、黃金買賣、虛擬貨幣等方式“洗白”資金,逃避偵查打擊。
誘導受害人轉賬的首個賬戶就是“一級卡”,嫌疑人把錢從“一級卡”取出再到銀行存入“二級卡”,相當于進行了一次“物理隔離”,造成銀行數據“無法追查”。“用最快速、有效的方式阻斷‘二級卡’,是偵查破案、追贓挽損的關鍵一環。”張長春介紹。
一方面,公安機關通過警銀協作,在線上快速止付凍結可疑賬戶,另一方面,利用偵查手段,循著“資金鏈”打“黑灰產”窩點,通過線下取款等蛛絲馬跡,打掉為詐騙犯罪“洗錢”的犯罪團伙,切斷詐騙犯罪的“糧道”,從根本上削弱其生存空間。
“一種常見的方式是,犯罪團伙打著‘國家機密項目’的幌子,許諾一定報酬,誘騙群眾充當‘騎手’到異地取款,再將現金轉交給‘接頭人’或換成黃金進行郵寄,遮掩其為詐騙犯罪‘洗錢’的真實目的。”偵查中心民警高明偉說:“‘上下游’之間互相不知道對方身份信息,采取隱秘方式進行聯系,通過虛擬IP、偽造身份等手段,將資金流、信息流、人員流完全割裂,給偵查工作帶來困難。”
有一次,高明偉他們前往東北某地,根據一張交易地點附近的照片,在隆冬零下三十度的天氣里排查了一星期,才找到其接頭的墻角,并將犯罪嫌疑人抓獲,進一步鎖定了該團伙。
還有一次,他們根據“上下游”犯罪團伙禮尚往來的一盒燒雞的郵寄單,縮小了偵查范圍,最終確定“上游”關鍵嫌疑人。
追蹤,八百里兵分多路;散點,三個月內七赴河南,兩周內跑遍東北,六天輾轉四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自去年10月份開發區公安分局偵查中心成立以來,共偵辦電詐案件13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5人,止付凍結涉詐資金1.39億余元。
解“迷魂陣”
“除了線下取款,詐騙分子還在網絡上采取代付的方式進行資金周轉,打個比方,他們以較低價格代充電費、代買手機,商家和群眾有的并不知情,而代付方即為詐騙資金‘洗白’的‘黑灰產’。”偵查中心民警姜增圓介紹。其中還有犯罪分子通過網絡平臺打廣告、誘騙群眾,為這些不法手段進行包裝、“引流”……整個詐騙犯罪網絡如同“迷魂陣”一樣紛繁復雜。
與此同時,詐騙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犯罪指令通過隱秘渠道派發,每個參與者只能看到任務碎片,即便抓獲個別環節執行者,其掌握的信息往往只是整個犯罪圖譜的萬分之一,而“核心層”深居幕后、遠程操控,使得傳統“由人到案”的偵查模式面臨嚴峻挑戰。
大膽假設、小心論證、堅持到底。他們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從海量數據、復雜脈絡中抽絲剝繭,逐漸研判確定偵查方向、資金流向、人員去向。
“有一次,2萬多塊錢的涉案資金涉及50個銀行卡,需要一個個與銀行、群眾對接、溝通,從中獲取有價值線索。”民警張健力介紹。
他們一上午就開具近20個協查函,馬不停蹄地實施追蹤、盯梢、抓捕。“在外抓捕,我們經常早晨五六點起床,一直忙到半夜,第二天又投入任務。”偵查中心民警王偉說:“抓捕完成后,還要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體檢看押,及時記錄材料、辦理手續。”
夜以繼日、廢寢忘食是常態,陪伴他們的是夜幕星辰、朗朗前路……(大眾新聞記者 王超 通訊員 解朋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