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一假期游客在景區購買伴手禮的行為逐漸形成固定模式,被稱為“景區三件套”——冰箱貼、護手霜、小掛件(或街里cat玩偶)。這種現象既反映了旅游消費的儀式感需求,也暴露了文創產品的同質化問題。
1. 三件套的消費圖鑒
冰箱貼:從早期簡單的地標建筑造型,發展為融入文化符號的藝術品。例如北京國博的「鳳冠冰箱貼」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采用五層可拆分設計,夜間還能發光;西安的「虎符」「跪射俑」等文物造型冰箱貼,讓游客體驗“當大將軍”的趣味。這類產品因限量發售常引發搶購,如國博每日僅售400個,黃牛溢價可達原價2倍。
護手霜:以城市logo、香型標簽(如星座、季節)和精致包裝成為社交貨幣。價格多集中在40-60元區間,既能體現“用心挑選”又不顯負擔,部分店鋪甚至提供生日定制服務,強化情感價值。
Jellycat:本土化毛絨玩具結合地域文化體驗,如甘肅博物館推出“制作天水麻辣燙”互動,西安的“肉夾饃DIY”,通過沉浸式場景激發游客參與感。
2. 現象背后的消費邏輯
儀式感驅動:打工人將購買紀念品視為旅行“圓滿收尾”的象征,通過物質載體短暫逃離日常壓力。調查顯示,超半數游客認為“不帶紀念品等于白來”。
性價比考量:伴手禮價格錨定在50元左右,既符合職場社交的體面需求,又避免高價負擔。護手霜因實用性強、設計標準化,成為最穩妥選擇。
文化符號轉化:景區將地域特色抽象為可攜帶符號,如重慶8D立體冰箱貼壓縮城市空間,蘇州園林花窗造型掛件提取建筑美學元素,滿足游客“帶走一座城”的心理。
3. 爭議與進化
同質化困境:AI設計加速了模板化生產,約70%的冰箱貼可通過更換城市名批量生成。網友調侃“走遍全國景區,護手霜香味都似曾相識”。
創新突破案例:北京天宮藻井、西安文物系列等精品文創證明,耗時8個月以上的深度開發仍能獲得市場認可,此類產品復購率比普通款高3倍。
情緒價值溢價:街里cat的成本中50%為互動體驗附加值,部分游客表示“假裝煮麻辣燙的視頻比玩偶更治愈”,反映出對情感體驗的付費意愿提升。
這種現象本質是文旅消費升級的過渡階段:從早期義烏小商品主導的“草帽三件套”,到如今兼具文化符號與情緒價值的“新三件套”,市場正通過試錯尋找商業化與文化深度的平衡點。正如網友所言:“雖然知道是套路,但收到敦煌星空護手霜時,還是會想起沙漠日落的那個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