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家印干過的能夠引起轟動的事里,填海造島肯定排得上號。
2010年,他站在儋州灣海邊,看著潮水拍打礁石,突然決定在這里造三朵“鋼鐵花”。
該想法源于他三年前在迪拜棕櫚島的見聞,那些種在淺海里的棕櫚樹形島嶼,每年能吸引上千萬游客。許家印覺得中國也需要這樣的地標,于是調集300多人的團隊,花兩年時間做出3000多份調研報告,最終選定儋州灣783公頃海域。
項目啟動時遇到的第一個坎就是審批。按照規定,超過27公頃的填海項目必須國務院審批,但恒大把整個工程拆成36個小塊,每塊控制在27公頃以內,找了五家關聯公司分別申報。
到了2012年,填海船隊就開進了儋州灣,但直到2013年才拿到全部海域使用權證。這種“先開工后補票”的操作,為后續埋下隱患。
填海用的砂石比想象中更難搞,儋州本地石礦資源有限,恒大不得不從廣西、廣東調運,最遠的一批砂石走了800公里水路。高峰期每天有200艘船在海上穿梭,每月要倒進400萬噸砂石。
工人們形容現場像“現代愚公移山”,機器24小時轟鳴,揚塵能飄到十公里外的漁村。有老漁民說,以前出海能看見成群海豚,填海后連魚群都少了。
建筑造型爭議從打地基時就開始了,許家印親自參與設計,要求三個島嶼必須像盛開的三角梅。施工方拿著3D建模圖紙找他簽字,他總說“再高點”“再飄逸點”。
最后呈現的童話城堡、歐式拱廊確實搶眼,但也有人吐槽像“巨型樂高積木”。2021年這些建筑入選“中國十大丑陋建筑”榜首時,儋州街頭賣椰子的阿婆都搖頭:“花這么多錢,就弄些怪模怪樣的樓?”
然而,環保問題在2017年徹底爆發。中央環保督察組發現,填海導致儋州灣63%的珊瑚礁死亡,白蝶貝棲息地消失85%。
臺風過后海底漂著大片發白的珊瑚殘骸,漁民拖網時經常撈到死魚。恒大承諾每年投入1億修復生態,但檢測顯示水質依然不達標。有專家算過賬,要恢復填海前的生態,至少需要120億和30年時間。
2015年開盤當天,10萬人擠在臨時搭建的售樓處,122億銷售額創下世界紀錄。銷售員穿著印有“日賺百萬”的圍裙,舉著喇叭喊“3.2秒賣一套房”。
但很多購房者后來發現,自己買的房子壓根沒預售證。儋州政府后來撤銷了39棟違規建筑的預售許可,可恒大早把錢投進混凝土里,退房款拖了四年才結清。
債務危機爆發后,海花島成了恒大最燙手的山芋。2021年有業主發現,三號島地下停車場的混凝土摻著海砂,九成樣本不合格。
更荒唐的是,恒大為了應付檢查,連夜在工地插假棕櫚樹,還策劃過“炸樓造新聞”的戲碼。到2024年,島上7萬套房子空置率超過60%,商業街奶茶店貼滿轉讓告示,曾經排隊兩小時的網紅餐廳,現在服務員比客人還多。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關系也耐人尋味。儋州2013年財政收入才30億,恒大投資相當于當地五年財政總和。項目啟動時市長親自當項目聯系人,環保部門檢查總被“酒店改造”的借口搪塞。
直到2020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再次進駐,儋州才不得不拆掉39棟違建,但此時恒大已經欠下1200億債務,連炸藥錢都要東拼西湊。
如今站在海花島觀景臺俯瞰,三座人工島像被遺忘的積木。1號島的歐堡酒店還在營業,但淡季時入住率不到三成;2號島的高層公寓晚上亮燈率不足兩成;3號島的別墅區雜草叢生,游泳池里漂著落葉。
偶爾有旅行團大巴駛過,導游會指著遠處說:“這就是那個許家印花1600億造的島。”語氣里帶著惋惜,也透著荒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