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上午,中原農谷首屆木耳采摘節熱鬧啟幕。巴掌大的白背木耳成為主角,吸引八方游客體驗菌類采摘,更以特色產業為支點,勾勒出“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鄉村振興畫卷。
在采摘體驗區,肉乎乎的白背木耳依附菌棒生長,游客挎著籃子穿梭其間,將鮮嫩菌菇收入籃中。“軟軟的、黏黏的,像小耳朵!”8歲的李宇辰捧著木耳興奮不已。來自鄭州的游客劉爍感嘆:“摘慣了草莓櫻桃,這次摘木耳太新奇,孩子既能動手勞動,又能了解食材來源,比逛公園更有意義。”據統計,首日接待游客超千人,親子家庭占比達60%,田間地頭變身“自然課堂”,勞動體驗成為假期熱門選擇。
采摘節現場,盤鼓、舞獅等民俗表演與小丑互動熱鬧非凡,菌類科普區、美食品鑒區則人氣爆棚。河南由甲田農業科技專家李峰在展板前講解木耳生長周期與食用技巧:“鮮木耳需焯水去澀,涼拌、清炒皆可,營養與黑木耳相近。”美食品鑒區飄來陣陣香氣,新鮮木耳制作的涼拌菜、菌菇湯引得游客駐足品嘗。特色產品展銷區推出的木耳干貨、菌棒DIY套裝供不應求,有游客笑稱“把田園風味和勞動記憶一起帶回家”。
作為國內十大菌類消費品種之一,白背木耳的規模化種植已成為中原農谷特色產業標簽。以河南由甲田農業科技為龍頭,當地形成“企業+基地+農戶”模式,菌棚綿延成片,年產量達數百萬斤,產品直供三全、思念等知名企業。產業輻射下,周邊10余個村莊近50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入股分紅等多元渠道增收。韓董莊鎮黨委委員馮艷麗介紹,依托中原農谷建設,當地正以菌菇、蔬菜種植為核心打造“蔬菜小鎮”,構建“培育+加工+物流”全產業鏈,推動農業向“體驗+銷售+文化”延伸。
小小的木耳,不僅是游客手中的“新鮮食材”,更是激活鄉村經濟的“金耳朵”。當人們帶著采摘的木耳滿載而歸時,中原農谷的菌菇產業正以“小木耳”撬動“大產業”,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劉亞鑫 閆征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