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點
★進賢縣老年大學DeepSeek公開課第二課開講
★縣教體系統廣泛開展“五一”國際勞動節系列活動
★李渡鎮團委開展春耕研學實踐活動
★池溪中學生物社團開展探索實踐活動
★指尖撥動智慧 勞動點亮思維
---進賢縣老年大學DeepSeek公開課第二課開講
為幫助銀發學子更好地擁抱“智能時代”,讓老同志進一步深入了解和熟練使用AI智能軟件,近日,進賢縣老年大學邀請江西飛行學院航空信息工程學院魏斌峰教師講授以“跨越數字鴻溝—AI如何讓您生活更輕松”為主題的DeepSeek公開課程,讓銀發力量走進智能時代,掀起一場跨越年齡的AI學習風暴。
魏斌峰老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圍繞“豆包、即夢AI、DeepSeek、剪映”四大智能軟件,從工具定位到實戰運用,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將復雜的專業技術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教學內容。并耐心細致、現場指導學員輕松掌握AI軟件應用技能,體驗智能科技帶來的便捷與樂趣,幫助學員跨越數字鴻溝,享受智慧生活的美好。
課堂上,老年學員們聚精會神,不少學員用手機拍下講課的視頻片段,現場下載智能軟件,邊學邊用,玩轉AI。
年過七旬的李爺爺聽得格外認真,感嘆道:“這是我來聽的第二堂課,收獲依舊滿滿。AI技術的進步,是科技的進步,也是時代的進步。AI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老年人也要與時俱進,應該學習如何運用智能軟件,進一步豐富和充實我們的日常生活。”
下一步,進賢縣老年大學還將持續關注老年學員的需求,適時開設更多的AI課程,幫助老年群體不斷提升數字素養,享受科技發展的紅利,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供稿:進賢縣老干部局)
---縣教體系統廣泛開展“五一”國際勞動節系列活動
為弘揚勞動精神,培育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全面提升學生勞動素養。近日,縣教體系統開展形式多樣的“五一”國際勞動節系列活動。
民和一小教育集團
民和一小教育集團創新推出“勞動清單表”教育模式,構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幫著做、有趣的事情學著做”的三級成長體系。清單精心設計了整理書包、煎荷包蛋、種植蔬菜等貼近生活的實踐任務,按照學生年齡特點設置難度。低年級從簡單的個人物品整理起步,中年級逐步參與家庭烹飪,高年級嘗試種植養護等復雜勞動。通過循序漸進的培養方式,既尊重同學們身心發展規律,又讓每位同學都能在適合的階段獲得勞動成就感。同學們不僅掌握了實用生活技能,更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了責任意識和自主能力,為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民和六小
民和六小創新構建的“三階四維”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以科學進階和多元融合為特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縱向維度上,“三階”課程精準對接學生成長規律:低年級通過情景模擬、小組競賽等趣味方式,將整理書包、衣物清洗等生活技能轉化為快樂體驗,讓自理能力的培養事半功倍;中高年級則進階到更具挑戰性的生產勞動,學生們在農事基地化身“小農夫”,全程參與播種、施肥等農耕實踐,在陶藝木工坊體驗創意制作的魅力,切身領悟“勞動創造價值”的真諦。
橫向拓展的“四維”課程則實現了勞動教育的多元融合:家政課程傳承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農事課程培養珍惜糧食的生態意識;公益課程強化社會責任擔當;職業體驗課程則通過實地參觀、行業分享,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職業認知。這種立體化的課程設計,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勞動技能,更培養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
池溪中學
在池溪中學的勞動課堂上,同學們正熱火朝天地制作當地特色美食“脯辣椒炒腌菜”。從清洗自制的腌菜到爆香配料,從調味翻炒到裝盤出鍋,學生們在煙火氣中體驗著傳統美食的制作全過程。這堂別具特色的勞動課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腌菜制作和烹飪技藝,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勞動價值。通過親手實踐,同學們了解到腌菜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內涵,在鍋碗瓢盆的碰撞中感受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縣幼各園所
縣幼各園所采用游戲化、生活化的勞動教育模式,讓幼兒在趣味體驗中掌握生活技能。通過精心設計的“自理小達人”挑戰賽,將洗衣服、擇菜、剝雞蛋、穿脫衣物等日常技能轉化為趣味競賽項目。寓教于樂,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邊玩邊學,既體驗了勞動的成就感,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獨立意識。
縣幼恒茂分園
縣幼恒茂分園的孩子們親手制作了勞動獎章,為身邊辛勤工作的勞動者們頒發獨屬于他們的榮譽。正是快遞員、環衛工人、警察等堅守崗位的普通勞動者,用平凡的工作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活動讓孩子們學會感恩,樹立了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理解平凡崗位的偉大意義。(供稿:縣教體局 陶佳麗)
---李渡鎮團委開展春耕研學實踐活動
近日,春光明媚的李渡鎮西陳村田野上熱鬧非凡,50余名來自華東交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大學生在團進賢縣委、李渡鎮團委、李渡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西陳駐村工作隊的組織下,開展“春種夏長 共筑綠夢”春耕研學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勞動教育,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活動在西陳駐村工作隊的“田間課堂”中正式啟動。駐村工作隊員化身“農技導師”,圍繞西瓜、甜瓜種植技術展開現場教學,從碎土整地、作畦開溝的規范操作,到株距把控、覆土技巧的細節要點,進行了全流程細致講解。同學們圍聚在田間壟間,認真聆聽理論知識,不時俯身觀察土壤結構和農具使用方法,將農耕智慧記錄在筆記本中。
在實踐環節,大學生們分組協作,迅速轉換角色成為“田間勞動者”。隨著鋤頭起落,新鮮泥土的氣息彌漫田間;在澆水定植的區域,嫩綠秧苗在水花飛濺中扎根新土。從開溝、栽苗到覆土、澆水,各小組默契配合,每道工序均嚴格遵循教學規范,展現出當代青年學子的實踐能力。陽光下,青年身影與翠綠秧苗交織成一幅充滿生機的春耕圖景。
栽苗環節成為活動的溫情時刻。同學們小心翼翼地將秧苗植入土坑,細致完成覆土、壓實等步驟,仿佛在進行一場莊重的“生命培育儀式”。一株株幼苗在精心呵護下穩穩站立,不僅扎根于肥沃土壤,更讓“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的農耕理念深植青年心中。
“這次春耕實踐讓我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每一株秧苗的成長都需要汗水澆灌。”參與活動的學生代表表示,通過親身參與從整地到定植的全過程,深刻體會到農業生產的復雜性與重要性,也更加珍惜糧食來之不易。
據李渡鎮團委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是“青春助農”系列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沉浸式勞動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在鄉村振興一線錘煉品格、增長才干。下一步,李渡鎮團委將持續搭建“青春助農”平臺,開展更多形式的農業實踐活動,推動青年力量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讓青春在田野中綻放絢麗光彩。(供稿:李渡鎮)
---池溪中學生物社團開展探索實踐活動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更好地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力和實踐能力,也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生命的奇妙與成長的喜悅。近日,池溪中學生物社團開展了“豆芽成長記”科學實踐活動,同學們化身小小植物學家,踏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發豆芽”奇妙之旅。
活動中,指導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發豆芽的方法,并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從觀察種子、選豆、泡豆、種豆的步驟來體驗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將一顆顆小豆子培養成小豆芽的過程。
這些勞動小能手們開始了他們的精彩表現!第一步是選豆,同學們選的是黑豆,把癟的、開裂的、漂浮在水面的這些都去除,因為這些都屬于出芽率極不高的壞豆。
同學們把精心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子,經過12小時浸泡,小心翼翼地給種子們安家,放到發芽桶里,每天細心澆水呵護。一天、兩天、三天……豆芽更加豐滿了,胚芽破殼而出,伸出了小芽,猶如一個個可愛的小逗號。慢慢地,那小芽長長了,長出了葉子。終于,那些曾經不起眼的豆子,在同學們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小豆芽們越長越高,越長越粗壯,白尾巴上長了好多的須須,兩瓣豆子中間的嫩葉已經長出來了,有很多小豆芽站立了起來,遠遠望去,就像茂密的森林。這一刻,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與喜悅,他們探究了生命的奧秘,學會了耐心、責任。
一粒粒種子蓬勃生長,一張張笑臉如花綻放。同學們耐心地培育著一粒粒種子,同時也認真觀察、記錄、探索、體驗,不僅了解了豆芽的特點和生長過程,也更加理解了“付出才有收獲”的含義。(供稿:池溪中學)
---指尖撥動智慧 勞動點亮思維
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空間想象力,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進賢縣民和第六小學舉辦“智慧勞動 創意魔方”主題慶祝活動,以魔方競技為載體,將智力挑戰與團隊協作相結合,展現了六小學子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
興趣課上,授課老師將活動分為“個人競速賽”“團隊接力賽”“創意拼圖賽”等環節。在個人競賽中,學生需在最短的時間內還原三階魔方,現場氣氛緊張熱烈,最快記錄不斷被刷新。團隊接力賽則考驗協作能力,學生們默契配合,用智慧與速度詮釋了“勞動創造價值”的真諦。
最引人注目的是“創意拼圖賽”,學生們緊盯彩色方塊,手指飛速轉動,用數百個魔方拼接出“勞動光榮”“五一快樂”等巨型立體圖案,鮮艷的色彩與巧妙的構思贏得了現場圍觀者的陣陣掌聲。
寓教于樂,感悟勞動精神。此次魔方興趣活動,將智力運動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悟,既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將“勞動光榮”的理念深入人心。活動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將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繼續發揚勞動精神,以智慧與汗水書寫屬于自己的奮斗篇章。
多元育人新嘗試,讓教育更有“魔力”。魔方興趣班的開設,是民和六小落實“五育并舉”的特色舉措之一,通過魔方這一載體,希望學生理解勞動的多元內涵——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需要專注、耐心與創新。今后,該校將持續開發寓教于樂的特色課程,讓教育與時代接軌,助力孩子在思維的躍動中收獲成長與自信。(供稿:民和第六小學)
進賢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
jx5622461@163.com
來源:進賢縣融媒體中心綜合
編輯:萬明
初審:楊春華
復審:萬朝暉
終審:周勇
請下方點一個“在看”
生活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