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很多人都會出現牙齦出血的現象,特別是在晚上熬夜或是攝入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后,牙齦出現的現象往往會尤為突出,而正是因為這種現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才導致大多數人都對此習以為常,并不會格外對其引起注意,但實際上,造成牙齦出血的因素有很多。
從中醫角度來說,無論是身體的哪一部位出現了出血癥狀,都可以歸為兩大類。第一類就是“脾不統血”,大家都知道,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脾主運化,同時,脾也具有一定的統血作用,如果出現了脾虛現象,那么就很容易導致自身氣血不足,如此一來,對血液的固攝能力就會下降,進而出現出血現象。
第二類則是血里有熱,即“血中有熱,迫血妄行”,而除了牙齦出血外,其他的出血病癥,比如鼻腔出血、咯血等,都有可能是血熱所致,根據出血的部位不同,則能推斷相應的臟腑存在熱邪。
而牙齦出血所對應的臟腑,這就是我們的脾胃,是由胃腸積熱所致,對中醫經絡略有認識的人應該都知道,胃經循行會經過口腔,通過牙齒上周,而大腸經則是通下牙,這兩條經絡都叫陽明經,經氣相通。所以,一般情況下,腸胃里存在積熱,那么熱氣就會循著經絡上行,進而出現牙齦腫痛、流血等癥狀。
中醫幾乎會將絕大多數病癥都劃分為寒熱、虛實、陰陽,而熱邪也一樣,有實熱和虛熱之分,其中,實熱就是身體里的熱氣太多,演變成了熱邪,而機體為了維持寒熱平衡,就會以出血的方式,將熱邪帶出去,對于這種情況,只有能將身體里的熱邪泄掉,就可以了。
而對于虛熱,則多是因體內陰液不足所致,由于陰液難以制約熱邪,就會導致虛火內生,牙齦出血通常就是胃陰不足所造成的,而牙齦若總是少量出血,并且血液顏色偏淡,那么大多都與虛熱有關。
正所謂“實證要瀉,虛癥要補”,因此,對于不同類型的病癥,治療方式自然也有所差異,但就牙齦出血而言,很多人都會將其當成實熱來處理,比如喝一些清熱藥來緩解,而這種方式雖然看似有效,但實際上卻極有可能會加重脾胃的虛寒,并最終導致胃熱熾盛,使病癥更為嚴重。
1.脾虛:歸脾丸
一般來說,在針對因脾虛所致的牙齦出血現象來說,最常用的治療方劑就是歸脾丸,這個方劑是出自《醫學六要》中的一個經典藥方,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的作用,主要用于心脾兩虛和脾不統血病癥的治療,專治氣血不足引起的部位出血。
2.實熱:三黃瀉心湯
而因胃里實熱所引起的牙齦出血,則可以選用三黃瀉心湯,此方是醫圣張仲景的藥方,全方主要由“大黃、黃連、黃芩”三味中藥組成,不過,此方中的“三黃”也可換成“黃柏、黃連、黃芩”,這三味也是醫家清熱瀉火的常用藥材。
3.虛熱:麥冬、地骨皮
最后便是虛熱了,針對此類病癥,則可以將麥冬和地骨皮相配伍進行緩解,其中,麥冬養胃陰,地骨皮清熱涼血,兩者配合,則能補陰清熱,可通過滋補陰液來緩解病癥。
一個小小的牙齦出血,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過“脾虛、實熱、虛熱”三種證型是最為常見的,臨床中對癥用藥,方能彰顯中醫治療疾病的神奇之處。牙齦出血雖然只是一個常見的牙齦問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聽之任之,以免釀成大病而不自知。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