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五一”假期第二天,國內旅游市場大幅升溫,景區(qū)迎來客流高峰。其中,福建太姥山世界地質公園素有“海上仙都”的美譽,今天,這里的客流情況怎么樣?一起來看記者剛剛發(fā)回的報道。
太姥山的熱門景點九鯉湖迎來客流高峰。截至11時,整體的入園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1.3萬人次,是平日的6倍以上。作為典型的山岳型景區(qū),太姥山有著3600多級石階,垂直落差超過了900米,登山是游覽太姥山最傳統(tǒng)的方式。但是對一些游客,特別是中老年人,或者體力較弱的游客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為此,“五一”假期,景區(qū)特別引進了登山“神器”,就是記者穿上的“外骨骼”智能登山設備。設備自重非常輕,走起路來感覺就像開了“外掛”,好像有外力會拽著你的腿往上走,很像“漫步云端”。工作人員告訴我,它會根據(jù)每個人的身高、體重,通過AI計算,給穿戴者提供額外的助力。它的傳感器還能實時感知地形,來調節(jié)關節(jié)力度。
“五一”假期,太姥山景區(qū)還為大家準備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比如畬族竹竿舞、星空露營、飛拉達等等,可以說是驚喜多多、誠意滿滿。
廣西陽朔:泛舟漓江 住特色民俗 外國游客愛上“中國游”
這個假期,在廣西陽朔,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外國友人們穿梭在如畫的山水間,泛舟于漓江之上,夜宿特色民宿,盡情領略中國山水的神韻,感受中國人的熱情與溫暖。
位于陽朔的十里畫廊,是很多外國游客開啟陽朔之旅的熱門選擇。道路兩旁奇峰羅列,如青黛的屏風錯落而立,金發(fā)碧眼、膚色各異的外國友人更是為這片山水增添了別樣的國際風情。他們或騎行河畔,或乘竹筏漂流,在感受著自然之美。而在陽朔的各個景區(qū)和街頭巷尾,當他們對某種當?shù)靥厣〕愿信d趣時,攤主也會不厭其煩地講解制作和食用方法。外國游客們在這里,除了絕美風光外,還感受到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與淳樸善良。
在陽朔遇龍河畔的雞窩渡村,這里有30多家酒店及各式民宿,憑借依山傍水的自然環(huán)境和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受到了不少外國游客青睞。
青海海西:創(chuàng)新形式 增強互動 “文博游”受歡迎
“五一”假期,不少游客選擇去博物館,欣賞文物之美、感受歷史文化。在青海海西州民族博物館,一頂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王冠受到游客歡迎。
在海西州民族博物館,珍珠冕旒龍鳳獅紋嵌寶石王冠妥妥地占據(jù)展廳的C位,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王冠主體裝飾為翼龍昂首,立鳳振翅,前有珍珠冕旒如星垂落,后有護頸紋飾雙獅威武,華麗精美。
王冠冠體部分采用銀胎鎏金工藝,由對稱的翼龍、立鳳、對獅及連珠忍冬紋組成的生命樹構成主題紋樣,鏨刻技藝精湛入微。其所用材質也極為考究,王冠冕旒由2500多顆珍珠、綠松石、青金石及石榴石編織成網(wǎng)。博物館專家介紹,王冠融合了中亞、中原,還有吐蕃地區(qū)的各種文化元素,對于研究絲綢之路民族融合具有很高的價值。
為了直觀立體地呈現(xiàn)王冠全貌,博物館利用三維掃描技術,建立三維圖像。游客通過點擊多媒體互動屏,可以線上360度欣賞王冠的外觀細節(jié),同時觀看或收聽文物的歷史文化講解。
出土此件王冠的烏蘭泉溝墓葬,是青藏高原首次發(fā)現(xiàn)的唐吐蕃時期壁畫墓。為了突出文物特色,展陳中還復刻了墓葬發(fā)掘時的原狀,比如王冠被發(fā)現(xiàn)時的“墓室暗格”,以及墓葬中的壁畫,帶給游客沉浸式的“考古”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