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即1960年5月1日,兩架飛機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附近被蘇聯S-75地空導彈擊落。
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駕駛的U-2高空偵察機,采用深藍色涂裝,沒有任何國籍標記。
兩架飛機上的兩位飛行員都是30歲,其中一位是美國空軍上尉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另一位是蘇聯空軍中尉謝爾蓋·伊萬諾維奇·薩夫羅諾夫。然而,他們的命運卻各不相同。鮑爾斯幸存下來,被蘇聯軍隊逮捕,不到兩年后作為交換間諜回到美國,而薩夫羅諾夫卻沒有彈射成功,就此告別世界。
U-2高空偵察機設計師凱利·約翰遜(左)和鮑爾斯(右)。
一些消息來源稱,擊落薩夫羅諾夫的S-75地空導彈系統的“敵我”應答機沒有正常工作。而另一些消息來源稱,由于某種原因,地面系統應答機的編碼與飛機上的編碼不匹配,所以操作人員誤以為薩夫羅諾夫駕駛的米格-19是敵機,并向其發射了三枚S-75導彈。
U-2C不適用于執行秘密間諜任務,有美國空軍的標準涂裝。
當然,發射導彈擊落的自家戰斗機,這樣的丑事絕對不能泄露。薩夫羅諾夫的死訊被蘇聯官方嚴格保密,而更大的勝利則是蘇聯地空導彈部隊擊落了一架美國U-2高空偵察機。此前,美國認為這種先進的高空偵察機是無法被擊落的。
鮑爾斯的身份證(他被捕時隨身攜帶)、一張他身著制服的照片,以及他被捕后不久穿著飛行服拍攝的照片。
甚至在授予薩夫羅諾夫紅旗勛章的命令中也故意略去“追授”一詞。而下令發射導彈擊落米格-19戰斗機的地空導彈營指揮官舒加耶夫少校被開除。直至近30年后,在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時期,這一悲劇事件才首次被公眾所知。
赫魯曉夫向蘇聯和外國記者展示擊落的美國間諜飛機。蘇聯利用這一事件大肆宣傳,但當然沒有提到薩夫羅諾夫的悲劇。
一名蘇聯少將向參觀展覽的友好國家嘉賓展示被擊落的U-2高空偵察機殘骸。
位于彼爾姆市的薩夫羅諾夫墓地,其去世地點有一塊紀念標志,建于“后蘇聯”時期。
中央武裝部隊博物館中展示的鮑爾斯U-2偵察機殘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