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3世紀,花剌子模帝國在中亞盛極一時。其領土不僅包括里海東岸的龍興之地,還向四周展至河中、錫斯坦、阿富汗、呼羅珊、阿塞拜疆,以及整個伊朗高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會是任何人能隨意拿捏的軟柿子。只是因為遇到的對手是成吉思汗,才被后世誤以為不堪考驗的羸弱小邦。
然而,歷史上的花剌子模軍隊不僅真的很弱,還是因為自己的心虛才主動選擇降檔。
位于土庫曼北部的早期花剌子模皇陵
早在1077年,名叫阿努什的古拉姆奴隸軍首領抵達花剌子模,為龐大的塞爾柱帝國鎮守一方。此前,本地的原始居民偏向粟特-薩卡風格,始終與控制大權的突厥占領者格格不入。他們曾發動過大規模起義,殺死突厥人委任的國王,以及大批軍政要員。稍后又在報復中損失慘重,徹底失去主導地區文化、宗教走向的權力。
相較于周圍區域花剌子模的地理更為隔絕
即便如此,花剌子模得益于地理層面的相對隔絕,非常容易滋生出獨立傾向。公元1097年,本地精英就擁護第二任總督科奇卡爾稱王。雖然他們很快遭忠于塞爾柱帝國的埃米爾們清算,但重新空降過來的繼任者默罕默德,還是在實際上默許轄區的分離情緒。他的家族得以長期霸占高位,并將其視為王朝和帝國的第一任沙阿。在傳統波斯語中,該頭銜的含義幾乎等同于皇帝!
花剌子模沙阿和他的突厥衛隊
這就是花剌子模帝國的潦草起源。由于是純粹外來者,又是替遠方宗主充當監管人員,所以軍隊數量不多、結構上非?;?。最高統治者往往擁有自己的精銳突厥部隊,用于對抗從更北方草原南下的部落民侵襲,亦要警惕被統治區的土著躁動。后者根據中亞傳統,會組織自己的城市民兵。但任務往往僅限于守護家園,很少為君主的遠征充當填線寶寶。故而經常遭默罕默德的家族打壓,各方面素質都被限制于最低水平。好在彼時的中亞深處亂世,絲路貿易又相當繁榮,足以為蝸居一隅的小王朝創造充沛資源。于是,有相當部分收入被用來雇傭草原的突厥騎兵,讓這些牧民替自己執行大部分軍事任務。
花剌子模軍隊的靈魂始終是突厥騎兵
公元1138年,命運女神的天秤開始進一步向花剌子模傾斜。隨著塞爾柱帝國的不可逆衰落,包括河中在內的多個地區不再恪守盟約。第二任沙阿阿拉丁公然跳出來反對蘇丹桑加爾,甚至嘗試發兵東進,占領更為富庶的布哈拉等核心城市。一旦發現自己完全不是中央軍對手,又能及時撤回老巢宣布降服。等到對方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中敗給西遼,又開始謀劃控制南方的呼羅珊省,依然被尚有余力的蘇丹徹底擊潰。
強大的塞爾柱突厥是花剌子模人的童年陰影
雖然阿拉丁的一生負多勝少,卻為后來的花剌子模統治者們豎立典范。他們是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盡可能利用周邊大國矛盾來謀利。每當察覺某個勢力不振,便毫不猶豫的發起落井下石式進攻。倘若受挫后意識到對手強悍,又會毫無顧忌的選擇稱臣納貢。最理想情況下,可以通過為強者充當地方守衛,借機撈取更多城鎮控制權。
手抄本上的阿斯蘭加冕現場
例如阿拉丁的繼承人阿斯蘭,就甘愿向塞爾柱蘇丹和西遼皇帝同步稱臣。等到不可一世的桑加爾蘇丹病死,立即宣布誓言作廢。不斷找機會侵擾呼羅珊邊境,卻始終不愿與新蘇丹馬蘇德徹底撕破臉。恰逢河中的西喀喇汗國迫害葛邏祿突厥,這位花剌子模皇帝就聯合牧民們共同進軍河中,險些將著名的撒馬爾罕據為己有。直至西遼人派出軍隊增援,又毫不猶豫的選擇班師回朝。
花剌子模的城市民兵普遍孱弱只有極少數能訓練到位
正因如此,花剌子模軍隊的戰力相當拉胯。除少數精銳奴隸軍,占花名冊絕大部分的城市民兵幾乎聊勝于無。真正的外戰主力,則是那些招募自北方草原的烏古斯、欽察或葛邏祿等突厥部落。他們平日里與雇主素無緊密聯系,等到戰爭臨近才受邀加盟,打完仗就返回草原老家放牧。
花剌子模統治者只愿意將資源給騎兵使用
這倒不是說花剌子模沒有繼承伊斯蘭傳統的伊克塔封建制度,用城市周圍的土地吸引軍事貴族投靠。但日益干旱的氣候讓綠洲面積十分有限,只能供統治者及其親信使用。余下份額還要同市民階層或清真寺瓜分,實在是難以倒騰出更多空間。因而從效費比層面看,遠不如靠金錢或戰利品為誘餌,臨時招募部落武裝來的實際。
西遼帝國曾長期壓制花剌子模
公元1172年,阿斯蘭因未能繳納年貢,遭到西遼帝國討伐?;ㄘ葑幽\婈爭缀跻挥|即潰,被迫接受罰款,并在后來的時間段內飽受動蕩摧殘。新任沙阿特基什重新撿起祖輩策略,依靠向契丹認慫來爬上王位。隨即利用塞爾柱帝國的長期衰退,號召大量游牧民幫自己南下伊朗高原,終于把先前的舊宗主至于死地。從此腰桿硬了起來,甚至不把伊斯蘭世界的最高領袖哈里發放在眼里。
默罕默德二世將把花剌子模帶上短暫巔峰
公元1200年,大名鼎鼎的默罕默德二世登上王位。他繼續沿用前人策略,盡一切可能尋覓抄底機會。特別是在西遼皇帝耶律直魯古死后,立即發兵消滅河中的西喀喇汗國。接著利用對方深陷屈出律之亂的窗口期,南下兼并同樣衰落的古爾王朝。至此,歷史上的花剌子模帝國進化為完成體。哪怕不曾贏得一場硬仗,并且不止一次因潰敗而被追殺至自家門口。
理論上默罕默德麾下軍隊總數可達14-18萬
無論如何,默罕默德二世成為500萬中亞人的沙阿。相對于橫跨伊朗高原、河中、費爾干納盆地與阿富汗的碩大版圖而言,此等數據顯得人口密度非常稀疏。其中約52-85萬是城市居民,余下的大多數則分布在牧區或山巒之間。他滿心歡喜的將都城搬遷至撒馬爾罕,還指派大批老鄉前去定居。結果引來本地居民的激烈暴動,造成雙方共20000多人被殺。即便風波稍后被平息,也給疑心病極重的皇帝留下深刻心理陰影。
出于對民兵的不信任花剌子模進一步傾向于少數騎兵
此后,默罕默德對治下各重要城市的民團都缺乏信任。雖在表面上尊重舊俗,坐擁10-14萬男性適齡兵源,卻根本不敢委以重任。不僅限制武器裝備等級,還默認他們由半正規部隊退化為普通治安維持力量。乃至無視城防系統簡陋,深怕被不懷好意者用來反對自己。至于真正的主力,依然是40000名靠金錢和封地收買來的突厥騎兵。因為規模限制,幾乎很難同時應付兩個戰場。
蒙古人堪稱花剌子模的最終夢魘
公元1218年,花剌子模同新興的蒙古人發生外交摩擦。由于默罕默德自恃甚高,根本沒有將成吉思汗放在眼里,甚至命屬下將對方派來的使者和商人一并虐殺。結果引來十多萬蒙古、突厥和契丹聯軍猛攻,讓自己苦心鉆營來的帝國轟然倒塌。
精銳的花剌子模騎兵幾乎連像樣的對陣都難以尋覓
如果僅從裝備水平來看,那么花剌子模野戰軍的水平完全不輸給怯薛等蒙古精銳。由于中亞地區的冶煉技術較高,他們的人馬防護都更加嚴密,可怕的土耳其式復合弓亦不弱于草原弓箭。奈何承擔輔助任務的民兵幾乎不堪大用,本身又缺乏快速的連續機動能力,連有效守住錫爾河沿線城鎮都相當吃力?;实圻€擔心他們輕易變節,不得不四處分散精銳去充當督導隊。此舉正中成吉思汗下懷,選擇繞遠路回避正面交鋒,以分進合擊策略讓對手無法做正確取舍。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帝國的路線圖
隨著防御設施簡陋的布哈拉陷落,整個帝國軍隊的部署宣告瓦解。默罕默德無可奈何,只能被蒙古追兵碾出都城撒馬爾罕,接著是老家花剌子模,以及伊朗的呼羅珊。最后困死于里海小島,淪為對手崛起路上的最致命階梯。
傳統手抄本上的默罕默德二世之死
諷刺的是,默罕默德死后的花剌子模軍隊,反倒因失去累贅而觸底反彈。這些突厥騎兵不愿向蒙古人屈服,便緊密團結在王子扎蘭丁周圍。他們一度在阿富汗和北印度站穩腳跟,給追殺自己的蒙古人以沉重反擊。稍后又迫于壓力遁走,僅靠半個伊朗的殘存財富苦苦支撐。直至流亡到敘利亞,重新成為埃及阿尤布王朝的雇傭兵。公元1244年,他們幾乎摧毀掉圣城耶路撒冷,還在晚些時候的拉夫羅比之戰中打敗十字軍騎士。
傳統手抄本插圖扎蘭丁單槍匹馬逃過印度河
不過,流亡者再強也是沒有根基的無本之末。這批殘存的花剌子模騎兵,在1246年重新叛變對抗阿尤布王朝,并因此遭到徹底失敗。大部分幸存者被新土地上的各級領主瓜分,淪為類似馬穆魯克的軍事奴隸。另有一批調頭向東,徹底拜倒在蒙古宿敵腳下。雙方在1260年的艾魯賈之戰中各為其主,卻早已不是值得被歷史記住的主角......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