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 長按復制 836712157 打開支付寶搜索領取.100%成功!
老人經常發高燒,整天莫名乏力,輾轉求醫都沒找到病因。近日,老人來到武漢市第六醫院就診,在一次胃鏡檢查中,醫生揭開了他長期乏力的原因。原來,折磨老人的是數條寄生在他腸道內的鉤蟲。
張爹爹(化姓)今年77歲,家住咸寧通城,1個月前他因高燒持續不退在通城縣人民醫院就診,體溫一度達到39.8℃,被診斷為甲流。經抗感染治療后,他的體溫恢復正常,但持續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的癥狀,甚至進食后惡心嘔吐。張爹爹輾轉多地求醫,接受胃鏡、增強CT等多項檢查仍未能明確病因,治療一周后癥狀也沒有好轉。
胃鏡檢查中
隨著病情進展,老人完全無法進食,當地醫院不得不留置胃管進行腸內營養,然而其乏力癥狀持續加重,家屬焦急萬分。通城縣人民醫院與武漢市第六醫院取得聯系,于4月25日將老人轉入武漢市第六醫院消化一科,該科主任賈業貴在梳理張爹爹既往病歷資料時,一個關鍵指標引起了他的注意: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比例異常增高至15%(正常值0.4%-8%),結合其消化道癥狀,賈業貴判斷可能是寄生蟲感染。“嗜酸性粒細胞是機體對抗寄生蟲感染的重要防線,其異常升高往往提示寄生蟲病可能。”賈業貴說。
消化一科團隊隨即拔除胃管,并于次日對張爹爹進行胃鏡檢查。果然,在十二指腸降部發現數條長約1厘米的線狀鉤蟲。確診后,團隊立即給予驅蟲治療,并輔以營養支持及胃腸功能康復訓練。4月27日,張爹爹體內的鉤蟲順利排出,恢復自主進食。5月1日,張爹爹恢復狀態良好,順利出院。
排出體外的鉤蟲
張爹爹腸內的鉤蟲究竟從何而來?賈業貴解釋,張爹爹一直有赤足下田勞作、蔬果隨便洗洗就吃的習慣,這些都會讓鉤蟲“有機可乘”,它們很容易通過張爹爹的皮膚進入體內,一路到了他的腸內。
賈業貴提醒,隨著氣溫回升,寄生蟲感染進入高發期,建議市民田間勞作、草地行走時穿好鞋襪,阻斷寄生蟲經皮膚入侵,勤洗手,避免生食淡水魚蝦、未洗凈蔬果。若出現持續腹痛、腹瀉、消瘦等癥狀,應及時至正規醫院就診,必要時進行寄生蟲篩查。
添加族叔微信好友
獲取最新城市動態
平時遇見的各種
新鮮事兒、突發事兒、煩惱事兒
也歡迎大家第一時間告訴我們~
“天津族”整理自極目新聞,侵權請告知刪除。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