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頭老槐樹底下,王大爺攥著鋤頭直嘆氣。
眼瞅著5月5日就立夏了,今年這日子可不一般。農歷四月初八的晚立夏,老話“早立夏冷颼颼,晚立夏熱死牛”在村里傳了幾十年。可您瞧,摘要里說2025年立夏是早是晚?
嘿,農歷四月初八,按傳統算晚立夏,可另一篇又說按農歷月份劃分,這事兒有點擰巴。不管咋說,2020年晚立夏后,華北黃淮那高溫日數破了紀錄,咱心里得有根弦。
更巧的是,立夏趕在月頭,“立夏在月頭,三伏大旱”的說法讓長江中下游的老張犯了難。他盯著自家稻田犯愁:“要是伏天旱起來,這稻子可咋整?
”北邊的老李卻擔心強降雨,去年村里排水溝沒修好,莊稼差點泡了湯。下午13時56分交節,“下午立夏熱死牛”,日頭正毒的時候,地表蓄熱厲害,往后高溫怕是要賴著不走了。這天氣一熱,咱老輩人的講究可不能忘。
“立夏坐門檻,一年病纏身”,這話聽著玄乎,可地氣返潮的事兒咱都懂。
門檻邊陰涼,可濕氣順著褲腿往骨頭縫里鉆,去年張嬸坐了幾回,膝蓋到現在還疼。
還有人圖涼快睡地上,您瞅瞅,地面潮氣多厲害,老人小孩睡一晚,準保腰酸背痛。
吃的方面更得留意,隔夜冷食咱可別貪。
天熱細菌長得快,前兒個李大哥吃了隔夜涼菜,拉了一天肚子。
生冷瓜果也得悠著點,脾胃剛適應暖和天,猛地灌冰鎮西瓜,小肚子準鬧脾氣。
油膩大補就更算了,天熱本就沒胃口,大魚大肉堆胃里,積食難受的還是自己。
有人說這些老規矩是迷信,可您看,“稱人”“斗蛋”這些習俗,不都是盼著健康平安嗎?
江南那邊立夏稱體重,念著吉祥話,圖個心里踏實;孩子們斗蛋玩,也是老輩人傳下來的趣味。咱莊稼人靠天吃飯,節氣里的門道,多琢磨總沒錯。
晚立夏、月頭、下午交節,三個特點湊一塊兒,天氣怕是要折騰一番。旱的旱、澇的澇,咱得提前把灌溉排水做好,別等事兒來了抓瞎。吃穿住用行,跟著節氣走,老輩人的經驗,都是日子里磨出來的智慧。
我個人覺得,這些講究不只是規矩,是咱和老天爺打交道的法子。留點心,多準備,順順當當地入夏,比啥都強。
至于后面天氣到底啥樣,咱且走且看,但準備足了,心里就不慌。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