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2316字,4圖
閱讀預計:6分鐘
2024年7月,卡納塔克邦(Karnataka)政府緊急叫停了內閣不久前批準的一項就業配額法案。
這項法案要求卡納塔克邦的私營性質的工廠、行業和公司,為卡納塔克邦的本地人即卡納達人(Kannadigas)預留一定比例的就業崗位。
在業界利益相關者和各方人士嚴厲的反對和批評下,州政府改變了態度,暫緩法案的實施。
草案內容
這項法案最具爭議的內容,是要求私營工廠、行業和公司將50%的管理職位和75%的非管理職位預留給本地候選人即卡納達人。
管理職位包括監督、管理、技術、運營和行政等高級職位的崗位,但不包括董事。非管理職位則包括文員和非技術崗位等。
可以享受上述工作配額的卡納達人需要出生在卡納塔克邦,并至少在卡納塔克邦生活了15年,能熟練閱讀和書寫卡納達語。
就業配額法案要求為卡納達人預留一定百分比的職位
為了證明卡納達語水平,本地候選人還需要通過指定機構的語言考試。
就業配額法案給私營工廠、行業和公司提供一個類似三年的過渡期來實施——如果沒有找到合適或者合格的候選人,他們需要在三年內對本地候選人進行培訓后再聘用。
法案還設有放寬條款,在特定情況下,配合比例可以降低至25%的管理職位和50%的非管理職位。
對于沒有遵守法案的行為,法案規定了不同程度的罰款(從10,000盧比至10萬盧比),但不涉及監禁。
出臺背景
為受到不公平對待或者剝削的種姓提供配額,在印度一直被認為是實現社會平等的措施之一。
在某程度上,配額制度在為社會邊緣群體創造教育和就業的平等機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配額制度并不新鮮,例如針對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的特留權制度。將表列種姓落納入特留權旨在鼓勵低種姓融入主流社會,消除歷史形成的對他們的剝削和偏見。
而將表列部落納入特留權則是考慮到他們居住在偏僻、隔離的地理位置,經濟社會發展較慢,需要特留權以提升他們的發展水平,并保持他們的獨特性。
配額制度更多只是體現在公營體系中(例如公務員招考或者大學入學等),從未延伸至私營范疇。
相對富裕的卡納塔克邦一直吸引著來自以前的安得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喀拉拉邦的“移民”。
除了這些州,還有來自北方、東方和東北部地區的人口涌入。以“印度硅谷”班加羅爾為例,作為州首府的班加羅爾成為了全球熱門高新科技公司如微軟、谷歌、惠普、通用電氣的分部,并受許多初創公司的青睞。
除此之外,班加羅爾是印度的高等教育中心,擁有印度歷史最悠久的理工學院,成為希望在科技領域學習或工作的人的首選目的地。
來自印度各地的求職者涌入班加羅爾工作,使其成為印度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
根據《印度時報》2019年的數據,班加羅爾是一個“移民城市”,外來人口眾多,超過50%的人口來自其他地方。
據報道,近期卡納塔克邦的銀行大量涌入了不會說卡納達語的員工,客戶和員工曾因使用印地語而發生爭執,導致該州部分地區局勢緊張。
此外,卡納塔克邦的部分國有企業新聘員工名單上只有少數當地人。這也導致部分當地人口的憤怒情緒不斷升溫——他們認為這些外來人口搶走了他們的工作,并提出了卡納達語邊緣化的觀點。
這種緊張局勢助長了卡納達地方民族主義的興起。這種態勢越來越明顯,已有多起卡納達人與非卡納達人之間的沖突報道。
在這背景下,活動人士和卡納達語群體要求政府推行有利于當地人的措施。亦有人認為,推出工作配額是政治家利用這些情緒制造政治噱頭。
在工作配額法案之前,卡納塔克邦就因推出惠及當地人而針對外地人的法案遭受過非議。
卡納塔克邦政府于今年2月通過了一項法案,規定州內所有標識牌上60%的文字必須使用卡納達語。
這個法案受到了各方的強烈批評,特別是遭到班加羅爾的以英語為工作語言而不使用卡納達語的企業的反對。
因此,卡納塔克高等法院命令卡納塔克邦政府,不得對不執行該規則的企業和機構采取強制措施。
卡納塔克邦并不是第一個要求為本地人提供工作配額的州。2020年,哈里亞納邦政府試圖要求月薪不超過30,000盧比(約2,500人民幣)的私營公司職位,需要為當地候選人保留75%的名額。
但該法案被旁遮普和哈里亞納邦高等法院裁定為違憲,因為它違反了憲法第14條和第19條。
第14條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19條保障每個公民在印度全境自由遷徙、在該國任何地方居住和定居以及從事任何職業、貿易或業務的基本權利。有媒體指哈里亞納邦政府的上訴仍在最高法院審理中。
印度歷史最悠久的理工學院——印度科學理工學院
行業反應
在印度,州通過的法案要成為法律,必須獲得州議會的批準并獲得州長的同意。
雖然這個配額法案距離州評審還有一段距離,但已經引發了行業和反對派廣泛的憤怒和抗議,普遍認為新的法案將阻礙科技行業的發展,迫使科技公司遷移,抑制初創公司的成長。
有班加羅爾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對政府的干涉表達強烈不滿,認為企業應該有商業自由去雇用自己認為可以完成工作的人。
企業并不關心他們的州、膚色、種族、宗教、種姓和性別等。對于企業而言,唯一要關心的問題是:他們是否會做好工作并樂意成為團隊的一員。
很多時候,符合企業要求的人來自卡納塔克邦,但有時來自哈拉亞納邦、北方邦或其他地方。
只要企業納稅,政府不應干涉企業的人員雇用。企業也沒有動機歧視來自一個州的人而不是另一個州的人。
班加羅爾的語言沖突——一輛自動人力車上寫著“你在卡納塔克邦,學習卡納達語。不要表現出你的態度,你這個混蛋。你是來這里乞討的。”
如果政府希望當地人獲得當地的工作,就應該去正確培訓和教育他們,而不是胡鬧干擾商業運作。
有行業領袖建議,考慮到加羅爾作為科技中心需要“專業人才”,政府在推動本地人就業的同時,不能影響到班加羅爾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因此工作配額法案應有豁免條款,允許高精尖人才的招聘不受此政策限制。
除了行業聲音,從平權角度,卡納塔克邦的工作配額法案將歧視那些想在該州工作的州外人士。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某些社會歷史和政治原因導致了一些州的發展優于其他州。
像卡納塔克邦這樣相對富裕的州,人民選擇遷移到這個地方,顯然是因為更好的就業和生計機會,而這個法案將剝奪其他地區人民平等就業的機會。
本文為印度通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注明出處),免費平臺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臺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
>> 熱文索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