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6日進行202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6月7日-9日為2025年上海秋季高考,6月14日-15日是2025年上海中考,6月中旬上海中小學生期末考試……考試是學生們繞不開的 “關卡”。然而,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面對考試時,被一種無形的壓力所困擾——考試焦慮。在4月19日舉辦的 “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瑞金論壇” 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精神心理科張晶璟教授,就針對考試焦慮這一問題,為大家帶來了一場深入淺出的科普講解。
考試焦慮:困擾眾多學生的普遍問題
你知道嗎?考試焦慮可不是個別學生的 “專利”。張晶璟教授在論壇上分享了一系列令人驚訝的數據:國外研究顯示,美國有15%-20%的中小學生和10%-35%的大學生經歷過會導致功能性損害的考試焦慮;在我國,通過TAS 量表測評發現,高考試焦慮(TAS 得分>20)的學生占比達到22.32%,其中中小學生的發生率更高,高達29.8%。這意味著,每三個學生中,可能就有一個正深受考試焦慮的折磨。考試焦慮不僅會讓學生在考場上發揮失常,還會長期影響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小的危害。
是什么 “催生” 了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的產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看,人格特質起著重要作用。那些神經質水平較高,也就是情緒比較容易波動、敏感的學生,更容易產生考試焦慮;而責任心、開放性較低的學生,也往往更容易陷入焦慮情緒中。此外,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和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缺乏信心;成就動機類型不合理,過于追求完美或過度害怕失敗;心理彈性差,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難以調整心態;正念水平低,無法專注當下;情緒智力和調節策略不足,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等內部因素,都會增加考試焦慮出現的可能性。
除了自身因素,外部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家庭環境中,家長過度的期望和壓力,會讓孩子感到喘不過氣;學校環境里,頻繁的考試、激烈的競爭以及老師的評價方式,都可能成為學生焦慮的來源;考試環境本身,比如考場的氛圍、考試的難度等,也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另外,學生過去的考試失敗經歷和負面反饋,會讓他們對考試產生消極的預期,這種預期又會進一步加重焦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考試焦慮?
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考試焦慮,可不是簡單地看他們考試前緊不緊張。張晶璟教授介紹,考試焦慮障礙的診斷有明確的標準:在整個考試周期(考試前2周、考試中或考試后2周)內,孩子出現緊張情緒以及由此引發的生理反應,像出汗、心悸、輕微惡心、腸胃不適、視力模糊等;對考試過度擔憂,過分關注成績和別人對成績的評價;這些癥狀至少持續3個月,并且嚴重影響到孩子在考試中的正常發揮;同時,在非考試周期時,孩子的情緒基本正常,還要排除抑郁障礙、驚恐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等其他心理疾病。如果病程不足3個月或程度較輕,可能就是考試焦慮狀態。
為了更準確地評估,還可以借助一些專業的評估量表,比如中文版考試焦慮量表(TAI)。而且,考試焦慮還可以按照不同的維度進行分類,如按情境分為備考焦慮、考場焦慮;按臨床表現分為認知型焦慮(主要是對考試結果過度擔憂、有消極預期)和情緒型焦慮(以不安情緒為主,伴有生理和軀體反應);按后果分為回避型和非回避型。通過這樣細致的分類,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
應對考試焦慮,有這些好辦法
面對考試焦慮,我們并非束手無策。對于輕中度考試焦慮的學生,心理治療是首選方法,尤其是認知行為療法。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改變對考試的錯誤看法,不再把考試結果看得過于絕對,讓他們明白考試只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而不是衡量自己價值的唯一標準。同時,還會教給學生一些情緒調節的技巧,提升他們的正念覺察能力,讓他們在面對考試壓力時能夠保持冷靜。另外,有條件的話,也可以開展團體心理治療,以期更高效率的幫助學生疏泄情緒,掌握有效的備考和考試技巧,面對克服焦慮。
如果考試焦慮比較嚴重,已經明顯影響到學生的社會功能,出現了嚴重的軀體癥狀,就需要更綜合的治療方案了。這時,可以同時引入物理治療手段,如生物反饋、rTMS(重復經顱磁刺激)、非侵入性深部腦區靶向調控技術等,直接調節大腦的生理功能來緩解焦慮。在必要情況下,還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但藥物的使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忌病急亂用藥。
考試焦慮雖然是個棘手的問題,但只要我們了解它的成因,積極面對,通過進行全面各個維度的評估,個體化的有針對性的制定干預策略,整合各項資源,最終定能幫助孩子們緩解焦慮,順利通過考試,發揮應有學業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