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補課無果:父母應有的教育心態與思考
花了幾十萬給孩子補課,結果孩子連高中都考不上,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其實也沒別的辦法,不如放下想要強行幫助孩子改變命運的想法,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軌跡。
我覺得最讓人覺得悲哀的,不是孩子最終沒考上,而是錢花光了才意識到孩子可能不適合走讀書這條路。父母要是真的為孩子好,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難道不行嗎?每個人確實都有各自的命運走向,有的人沒怎么努力學習就能考上清華北大,有的人初中輟學后也能發財,可有的人拼死拼活,數學卻只能考9分,又能有什么辦法呢?
而且,就算家長不顧一切,砸錢、投入精力,甚至賣房借錢給孩子補課。就像我自己,按理來說,我的同學應該都是學霸,畢竟我畢業于那樣的學校。但實際上,現在很多同學能找到一份月薪四五千的工作,都已經算是混得不錯了。還有一些考研讀博的同學,至今還靠著家里資助生活。由此可見,學歷高低和實現財富自由并沒有直接的關聯。砸錢給孩子補課,更多時候像是一種消費行為,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投資。
更糟糕的是,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行為就會變味。孩子不但不會感恩,反而會覺得家長在控制自己、針對自己。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在為家長學習,該玩還是玩,該躺平還是躺平。最后還會怪家長,說自己當年沒有快樂的童年,沒玩夠。所以我一直認為,家長不要過度為孩子擔憂。
就像我小時候,我爸媽采取的是放養式教育。我經常磕磕碰碰,衣服也是撿表哥穿舊的,家里的家務活我也都得做。后來我考上了一所省內特別出名的重點高中,結果第一次月考,我在全年級3000多人里考了1600名,排名倒數。
在那種情況下,我媽既沒打我也沒罵我,每天還對著我笑。我當時都很詫異,覺得她怎么笑得出來。面對看不起我的班主任,我媽還跑去拍著胸脯向人家保證:“我兒子計劃好了,下學期進全班前幾名肯定沒問題。”我都覺得她吹牛也得有個譜,我可是考了倒數啊。
但沒想到,在我爸媽這種寬松的教育方式下,經歷了一些事情后,我反而開竅了。高三的時候,我咬著牙,從450分提高到631分,壓線考進了頂尖的211大學。
所以現在我畢業回來當老師,回過頭看,我發現父母對孩子其實不要過于較真。孩子天賦不夠的話,就別硬逼著學,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關鍵是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前行,學會自學。父母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相信和接納孩子,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祝福。大家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