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陳律師
一、血色軌跡:一樁橫跨31年的電擊懸案
1981年夏夜,上海建華旅社的地下室房間內,青島采購員李某的死亡揭開了連環電擊殺人案的序幕。這位攜帶200元公款的中年男子,在睡夢中被通電電線灼燒頸部與太陽穴,嘴角滲出的血跡與焦黑的皮膚構成詭異畫面。警方發現,兇手不僅精準選擇心臟等致命部位電擊,更將作案工具藏于通風管道,并偽造“李義清”的假身份,用虛假醫院介紹信登記入住,現場僅留一枚右手中指指紋。
此后45天內,浙江嘉善、江西上饒與九江接連發生同類案件:
嘉善驚魂夜:幸存者馮某在電擊瞬間驚醒,目睹黑暗中手持電線的黑影奪門而逃;
上饒致命交易:采購員俞某的100元現金與手表被劫,尸體呈現多處不規則灼傷;
九江無聲殺戮:謝某在睡夢中死亡,兇手用“李明春”化名登記,現場無目擊者。
這場橫跨滬浙贛的連環殺戮,因上世紀80年代刑偵技術受限,成為塵封31年的“幽靈案”。直至2012年,一枚錄入監獄系統的指紋與現場物證匹配,63歲的艾紅光在江西工地被捕。他彼時已是兒孫滿堂的農民,卻仍對罪行辯稱“記不清”“非電工所為”,直至審訊錄像揭露其親口供述。
二、罪與罰:刑偵技術的破局與人性之惡
艾紅光的犯罪邏輯折射出極端理性與瘋狂的交織:
1. 精密偽裝:利用電工技能自制電擊器,選擇流動性強的旅社采購員為目標,每次作案后更換化名、跨省流竄;
2. 心理操控:通過偽造“意外觸電”現場誤導偵查,甚至將電線纏繞女性頭飾以降低工具可疑性;
3. 時代困局:在無身份證制度、跨省協查困難的年代,案件偵破如同“大海撈針”,直至指紋數據庫與物證技術的飛躍才撕開真相。
法庭上,艾紅光翻供否認三起命案,但筆跡鑒定與4枚指紋的鐵證終結了這場跨越世紀的追兇。2013年,上海二中院以搶劫罪判處其死緩,這場“血色接力”終于畫上句點。
三、雙面人生:從退伍軍人到連環殺手
艾紅光的人生軌跡充滿矛盾:
早年經歷:1949年生于江西鷹潭,退伍后曾在農機站維修拖拉機,月薪70元。1973年結婚后育有三子,生活拮據卻渴望暴富;
首次犯罪:1983年因替朋友“出頭”搶劫花生農戶,被判三年有期徒刑,指紋首次被錄入系統;
蟄伏與掙扎:1985年出獄后務農打工,表面回歸平靜生活,但孫子患淋巴癌期間三次赴上海就醫時仍惴惴不安,唯恐暴露身份;
晚年偽裝:被捕時在高鐵工地打工,工友眼中是“老實農民”,實則背負三條人命。
四、審訊博弈:謊言與證據的較量
到案后的艾紅光展現了極強的反偵查意識:
1. 初期抵賴:堅稱“未去過上?!薄胺请姽ぁ保踔烈浴稗r民身份”博取同情;
2. 避重就輕:僅承認浙江嘉善未遂案,試圖掩蓋致死案件;
3. 心理崩潰:當警方出示其孫子上海就醫記錄時,防線瓦解,跪地求饒并供認全部罪行;
4. 細節印證:審訊中無意提及浙江案發地的小河特征,與現場勘查完全吻合。
五、以案為鑒:普通人如何防范“無接觸傷害”
從刑偵專家到執業律師,我結合艾紅光案與多年辦案經驗,提煉出三大防范原則:
(一)環境預判與風險識別
旅居安全:選擇正規旅店,入住時檢查門窗鎖具與電路安全,警惕房間內異常物品(如裸露電線、通風口異物);
信息防護:避免向陌生人透露行程細節,隨身財物分散存放,夜間鎖門可放置阻門器。
(二)技術防御與應急訓練
基礎防身:學習掙脫術與警報器使用,掌握“切斷電源—呼救—逃離”的應急動線;
科技助力:攜帶便攜式電壓檢測筆,對可疑金屬物件進行快速檢測。
(三)證據意識與法律維權
痕跡留存:遭遇可疑事件時,立即拍照記錄現場并報警,保留旅店登記憑證等物證;
心理建設:保持冷靜避免激怒施害者,事后通過心理咨詢修復創傷。
六、法治之光:從刑偵思維到社會責任的跨越
作為兼具刑偵與法學背景的陳律師,我始終堅信:正義的實現既需要技術突破,更依賴法律共同體的堅守。
技術賦能:艾紅光案的告破印證了物證技術的革新價值,而現代律師更需掌握電子取證、痕跡鑒定等交叉技能;
法學洞見:從犯罪心理側寫到證據鏈構建,本案揭示了“客觀證據優先”原則在翻供案件中的決定性作用;
社會責任:通過公益講座普及《刑法》第263條搶劫罪量刑標準,推動旅館業安全標準立法,讓技術紅利惠及公眾。
陳律師寄語:
艾紅光案不僅是刑偵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法治進程的縮影。當刑偵技術的利劍刺破黑暗,法律人的使命便是將這份光明轉化為預防犯罪的盾牌。愿每起案件的血淚教訓,都能喚醒社會對安全的敬畏,讓“血色暗夜”永不再現。
作者簡介:北京陳律師,法學碩士,高級合伙人律師,歷任特種部隊指揮員,檢察官,偵查員,紀檢干部,企業高管,閱歷豐富,學養深厚,擅長疑難重大案件,多種法律關系交叉復雜案件處理,重信守諾,值得托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