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蹲在菜園里犯愁,手里的黃瓜藤都快爬滿架了,可結的瓜卻稀稀拉拉。隔壁王嬸家的黃瓜早掛滿了枝頭,青愣愣的瓜條在葉子間直晃眼,差別咋這么大?原來問題出在掐尖上,好多人種黃瓜不懂時機,要么早了傷苗,要么晚了跑藤,結瓜自然沒指望。
黃瓜掐尖有倆關鍵節點,第一個藏在主蔓葉子里。當主蔓長出5-6片真葉時,就得狠下心掐掉頂端嫩芽,別舍不得。這時候掐尖,就像給黃瓜藤踩了腳剎車,不讓它光往上瘋長,逼著營養往側枝跑。
側枝多了,結瓜的地兒才多,要是由著主蔓躥個兒,最后準成“光桿司令”,葉子長得再旺也白搭。第二個節點在側蔓結瓜后,可別等瓜長大了再動手。側蔓上剛冒出小黃瓜,就在瓜后面留1-2片葉,趕緊把尖掐掉,順帶打掉卷須。
卷須這玩意兒看著不起眼,偷偷跟瓜搶營養最厲害,不拔掉不行。要是放任側蔓瘋長,養分全被葉子搶走,小黃瓜準長不大,還容易掉,到時候后悔都來不及。
不同品種的黃瓜,掐尖門道還不一樣。大棚里常見的主蔓結瓜品種,就得“一刀切”側枝,只留主蔓好好結瓜。
露地種的側蔓結瓜品種相反,得早掐主蔓尖,不然主蔓光開雄花不結果,全做無用功。好多人種錯了品種還按老辦法掐尖,難怪結瓜少,這茬虧吃不得。掐尖時機也有講究,別等藤子亂成一團才動手。
主蔓長到1.5米左右、開始開花時,正是掐尖的最佳時候,手要快。要是等藤蔓爬滿架,甚至超過架頭還不管,下部的瓜準保缺營養,不是長歪就是長慢,品質差得很。
這就跟人似的,該管教的時候不管,長大了再糾正可難了。現在好多新手菜農不懂這些,要么照搬別人的法子,要么憑感覺瞎掐。
有人看別人家掐尖就跟著掐,結果品種不一樣,越掐越減產。還有人嫌麻煩,覺得掐尖費事兒,想著藤蔓多了總能結瓜,沒想到光長葉不結果。種黃瓜可不能偷懶,該下的功夫少不了,不然收成上見真章。
我個人覺得,種黃瓜就像過日子,得懂規矩、看火候。
啥時候該掐尖,啥時候該留蔓,都是老把式傳下來的經驗,錯不了。
可現在年輕人種菜,總愛憑書本知識瞎折騰,反而丟了老祖宗的好法子。黃瓜掐尖這事兒,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關鍵是把倆黃金節點記牢。
今年春天,村東頭老張頭按老法子掐尖,黃瓜結得壓彎了架,賣了個好價錢。村西頭小李嫌麻煩,沒及時掐尖,藤蔓倒是長得旺,可結的瓜稀稀拉拉,后悔得直拍大腿。
這一對比,就知道掐尖多重要了,老經驗還是有道理的。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在種菜也不能全靠老法子,還得結合品種和種植方式,靈活調整。黃瓜掐尖別偷懶,節點看準產量翻番。
要是你家黃瓜結得少,趕緊瞅瞅是不是掐尖時機錯了,保準有用。
種菜這事兒,就得邊種邊琢磨,多跟老把式取經,準能有收成。至于不同品種具體咋區分,啥時候該留側蔓啥時候該剪,這里面的門道,還得慢慢摸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