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蹲在門口吧嗒旱煙,盯著巷道里堆了十年的磚塊直嘆氣。村頭喇叭大清早就在喊,說這回要動真格搞“三清三拆三整治”,跟往年的打掃衛生不一樣。鄉親們都在嘀咕,自家房前屋后的柴垛、墻角的舊犁耙,真要全清走?
這兩年村里年輕人越來越少,老房歪歪斜斜地戳著,廢棄的豬牛欄散發著霉味,露天茅房的木板早被雨水泡爛?!叭濉毕葟拇謇锏摹皝y攤子”下手,巷道里的磚塊砂石、房前屋后的雜草垃圾,還有溝渠里的淤泥漂著死魚,全在清理之列。張嬸蹲在池塘邊揉衣服,看著挖掘機突突突清淤泥,直念叨:“早該整整了,去年孫子在岸邊玩,差點被爛泥陷住腳。
”可到了“三拆”的時候,矛盾就冒出來了。王大爺的老瓦房雖說漏雨,卻是他爺爺那輩蓋的,房梁上還掛著當年娶媳婦的紅綢子,說拆就拆,老人蹲在門檻上掉眼淚。更有人不樂意:“村口老李家的鐵皮棚子搭了五年,占著公共過道,憑啥先拆我的破茅房?
”爭議歸爭議,村里的變化看得見。村東頭的危房拆了,騰出的空地圈成了小廣場,大媽們晚上能跳廣場舞了;亂搭的帳篷一拆,原本擠巴巴的街道寬敞了,三輪車能直接開到家門口。
但也有村民擔心:“拆下來的舊磚舊瓦,能不能留著砌個菜園子?騰出的地會不會被隨便占了?”“三整治”更是跟日子息息相關。
過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現在村里建了垃圾池,污水接了管道,連天上亂爬的電線都捆成了“辮子”,看著順眼多了??哨w大哥又犯愁:“整治好了能維持多久?萬一過兩年又亂堆亂搭,這功夫不就白費了?
”我個人覺得,村里變美是好事,可咋讓鄉親們打心底支持才是關鍵。就說李大叔的磚塊,要是能統一規劃個堆放點,既不礙眼又方便隨時用,誰愿意跟政策對著干?
老房子拆了,能不能把有故事的老物件收進村史館,讓鄉愁有個落腳的地兒?“三清三拆三整治”不是簡單的拆拆掃掃,是給村子換個活法。
但每家每戶的情況不同,有的靠老房子存回憶,有的用舊工具討生活,政策執行時多聽聽鄉親們的難處,別讓“美村子”傷了“暖人心”。村子美了,日子才能更甜,可這美該怎么美,還得讓鄉親們覺得心里美才算數。您說,要是您家門口的老物件要清要拆,您是樂意還是舍不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