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許多將領的職務都是往上走的,有的人還被越級提升過,比如鐘偉,就從師長直接升任了縱隊司令。但有一個人的職務卻是往下走的,解放戰爭爆發前,他是統兵十萬的“兵團司令”,然而到了49年十月份的時候,卻成了一個旅長,被連降了四級。那么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我軍挺進東北第一人曾克林將軍。
曾克林是江西興國人,出生于1913年,一家六口人還不到一畝地,因此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因為家里窮,父親和母親患病無錢醫治,先后病逝,曾克林9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多虧三叔將他收留并撫養成人。1929年16歲的曾克林加入了紅軍隊伍,歷經土地革命戰爭、長征和抗日戰爭,由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逐漸成長為八路軍高級干部。
日本投降后,時任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的曾克林奉命率領兩個團的部隊出關,開赴東北,一路先后接管了綏中、興城、錦西和錦州等地,通過收編偽軍和吸收當地青壯年參軍等方式,曾克林的部隊迅速擴大。1945年9月5日,曾克林率部抵達沈陽火車站,然而就在他們準備下車的時候,卻突然被荷槍實彈的蘇聯紅軍包圍。
曾克林見狀十分氣憤,親自找到時任蘇軍沈陽衛戍司令的卡珍通交涉,并對他說:“沈陽是中國的國土,我們有權進駐。冀熱遼是我們的土地,我們長期在這里抗日,你們不讓我們來,讓誰來?”經過談判,曾克林部最終留在了沈陽,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蘇方還將日軍遺留的一座軍火庫交給了曾克林,東北人民自治軍的裝備煥然一新。
不久后曾克林取代卡珍通出任沈陽衛戍司令,此時他出關時帶的兩個團已經發展成9個旅7個獨立團的規模,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之眾。相當于數個縱隊的兵力了,如果從級別來說,此時的曾克林已經和兵團司令無異了。如果照此發展下去,55年授銜的時候,他至少是上將軍銜。然而解放戰爭爆發后,曾克林卻高開低走,被連降四級,到49年十月份的時候變成了一個旅長。
那么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個原因是林初到東北的時候,部隊缺槍,派人找曾克林借調,遭到拒絕,曾克林因此被林批為“本位主義”,從此不受待見;第二個原因是曾克林打仗偏于保守,魄力稍顯不足。新開嶺戰役和四保臨江戰役,他都沒有韓先楚指揮的好。最終他被調往7縱任副司令,平津戰役結束后改任坦克師師長,49年10月份再降一級,出任空軍混成旅旅長,1955年的時候被授予少將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