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時期的東北戰場上,由野戰軍司令員林總統領的東北解放軍,鼎盛時期,下轄12個縱隊。這12個縱隊,都是解放東北的主要武裝力量,他們為加快東三省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
與此同時,每一個縱隊的司令員,都是驍勇善戰的猛將,優秀的戰術指揮員。不過,在這過程中,第一縱隊,第三縱隊,第四縱隊,第六縱隊,第八縱隊司令員的人選都有更換。有的可能是因為仗沒打好,遭到野戰軍司令員林總的撤職,有的是因為身體情況,不得不離開第一前線。
那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在解放時期的東北戰場上,被林總撤銷職位的五位野戰軍司令員。
第一位是萬毅,他原本是第一縱隊的司令員。要知道,在解放初期的東北戰場上,虎將梁興初與李作鵬給他擔任副手,兩人分別任職第一師師長與參謀長。
由此可見,在解放初期,萬毅還是很得上級的重用與器重。然而,后來隨著戰爭局勢的發展,萬毅被撤銷第一縱隊司令員的職位,改由李天佑擔任,他則是改任第一縱隊的政委。
等到東北野戰軍得到擴編后,第五縱隊成立了,于是上級又將萬毅調到第五縱隊任司令員。
這樣一來,他就成為全軍唯一一位第五縱隊的司令。因為,其他戰場上的野戰軍,都沒有成立第五縱隊。
第二位是程世才與曾克林,這兩位將軍都是實戰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虎將。所以,在解放時期的東北戰場上,兩位將軍都曾擔任過第三縱隊的司令員。只不過,他們二人后來都因各種原因的造成,被撤銷縱隊司令員一職。
在程世才任職第三縱隊司令員期間,曾率領該縱隊參加四平戰役,結果一個縱隊,愣是沒有擋住新六軍的一個團,直接導致敵軍進入四平東南側,直撲塔子山。塔子山失守后,四平守軍面臨退路被截斷而被合圍的危險,林總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出四平。
最終,此戰以失敗告終。打了敗仗,肯定是要追究責任的,而作為縱隊司令員的程世才被免除職務,從而調離第三縱隊。
程世才被調離后,曾克林就成為第三縱隊的司令員。可是,他后來也被撤職了。
曾克林是最早進入東北的將領,短短數月,就擴軍十余倍,為我軍的壯大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在解放戰爭初期,他擔任的職位還是挺高的,也是東北戰場上的骨干力量。
可是,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浪淘沙,能者上,弱者下。在這樣的環境下,曾克林縱隊司令員的職位被撤銷,改由在新開嶺戰役中大顯身手的韓先楚任職第三縱隊的司令員。
至此之后,韓先楚帶領東野第三縱隊在戰場上贏得了旋風縱隊的稱號,是解放東北的三大主力之一。
第三位是陳光,這位可是我軍戰爭史上的一員猛將,曾任職紅二師師長,代理過紅一軍團長,八路軍115師師長等職。尤其是在抗戰時期,他與羅榮桓元帥共同挺進山東,開辟山東抗日根據地。當時的陳光就是這支隊伍中的核心軍事干部。
可以這樣說:陳光被撤銷第六縱隊司令員一職,并不是因為戰術能力不行,而是性格的缺陷。
就比如在東北戰場上,陳光繳獲的電臺,野戰軍司令員林總讓他上交,結果他拿林總的軍令當兒戲,不服從安排,從而被撤職。
第四位是胡奇才,他原本是第四縱隊的司令員,還是一位身經百戰的猛將。在沙嶺子一戰結束后,縱隊司令員吳克華遭到撤職,離開了前線,此時的胡奇才便成為第四縱隊的司令員。
在接下來的新開嶺戰役中,胡奇才率領第四縱隊在東北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全殲國軍王牌第52軍第25師。
按理來講,在此戰結束后,胡奇才肯定穩坐第四縱隊司令員的位置。但讓人遺憾的是,后來因身體情況,不得不離開第一前線。于是,吳克華又成為第四縱隊的司令員,等到病情好轉后,胡奇才重返戰場,任職第四縱隊的副司令員。
第五位是段蘇權,在1947年12月,段蘇權任職第八縱隊的司令員,原縱隊司令員黃永勝改任第六縱隊司令員。
這樣一來,第八縱隊就在段蘇權的帶領下參加東北戰場上最為重要的遼沈戰役。但讓人遺憾的是,在這場大決戰中,段蘇權的表現并不是很樂觀,從而遭到了東野司令員林總的批評。
等到遼沈戰役結束后,第八縱隊改編為第四十五軍,段蘇權改任東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原縱隊司令員黃永勝又回到了老部隊,任職第45軍的軍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