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蹲在田埂上吧嗒旱煙,望著烏泱泱的云直皺眉。南邊的雨跟漏了似的,廣東的荔枝樹泡在水里直打顫。
可北邊的風跟刀子似的,內蒙古的玉米苗剛露頭就遭了凍。
都說“立夏到,夏天冒”,今年這天氣卻像脫韁的野馬。5月3號這天,南方的福建廣東下大暴雨,河溝里的水直往上竄。北方的北京天津呢,突然降溫刮大風,剛換上的短袖又套上棉襖。
老輩人常說“立夏晴,好年景”,可今年這南北兩頭的極端天,讓莊稼人犯了難。南邊的早稻正拔節,雨水多了要爛根;北邊的冬小麥在灌漿,降溫狠了要減產。氣象站說南方暖濕氣流強,接下來暴雨還得持續;北方冷空氣活躍,“倒春寒”要持續兩天。
王五捏著旱煙桿嘆氣:“這老天,咋就不能勻乎點呢?”村里的李大爺搬出老黃歷:“四月初八立夏,按說該熱乎了,咋還凍得人打哆嗦?”可不是嘛,廣東的王大姐在果園里排水,鞋子褲腿全濕透,心里直犯愁:“荔枝要是爛了,這一季的收成就沒了。
”內蒙古的張大哥給玉米苗蓋薄膜,手凍得通紅,嘴里嘟囔:“這鬼天氣,啥時候是個頭?”有人說現在氣候變了,立夏的天兒越來越琢磨不透;也有人說農諺還是準的,得跟著節氣做活計。
可不管咋說,這南北差異大的天氣,實實在在影響著地里的收成。
南方的雨,下得人心里發慌;北方的風,刮得人心里發緊。
莊稼人靠天吃飯,可這天象變化,讓大伙不得不多個心眼。
提前看天氣預報,及時做防范,成了眼下最要緊的事。
王五把旱煙桿往地上一磕:“別管天咋變,咱手里的活不能停,該排水排水,該保暖保暖。”話是這么說,可面對這反常的天氣,誰能真的不擔心呢?
李大爺望著灰蒙蒙的天,念叨著:“‘立夏雷雨陣,麥子收干凈’,但愿這場雨別把麥子泡壞了。”王大姐擦了把臉上的雨水,心里盼著:“趕緊出太陽吧,荔枝可經不起這么泡。”張大哥看著蓋好的薄膜,嘆了口氣:“希望這場降溫趕緊過去,玉米苗可別凍壞了。
”這南北不同的天氣,就像兩道難題,擺在莊稼人面前。
有人說,現在科技發達了,能提前預報天氣,不怕;可也有人說,老天的脾氣,哪是那么好琢磨的?不管怎么說,莊稼人心里都清楚,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應對這多變的天氣。
王五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咱莊稼人,啥風浪沒見過?只要肯下功夫,總能挺過去。”話雖硬氣,可眼里的擔憂卻藏不住。
立夏來了,夏天的腳步近了,可這天氣的變化,卻讓這個夏天多了幾分不確定。南邊的雨還在下,北邊的風還在刮,莊稼人的心,也跟著這天氣七上八下。但不管怎樣,日子還得繼續,地里的活還得接著干。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萬全準備”,這是老輩人傳下來的道理,也是莊稼人面對天氣變化的底氣。王五望向遠方,眼神堅定:“只要咱不偷懶,多操心,地里的收成差不了。
”這場南北差異極大的天氣,就像一場考驗,等著莊稼人去應對。
而莊稼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這場考驗,守護著地里的希望。天還陰著,雨還下著,風還刮著,但莊稼人手里的活沒停,心里的盼頭沒滅。這大概就是莊稼人,不管天氣怎么變,始終懷著對土地的敬畏和對收成的期待,在風雨中前行。
說到底,地里的收成,從來都不是只靠老天,更靠咱莊稼人自己的雙手和心眼。
王五又吧嗒了一口旱煙,煙霧在眼前繚繞,卻遮不住他眼里的堅定。立夏后的天氣,或許還會有更多變化,但莊稼人不怕,因為他們始終相信,只要肯付出,就會有回報。
這就是莊稼人的日子,在天氣的變化中摸爬滾打,卻始終對土地充滿希望。
天會晴,風會停,雨會住,而莊稼人,也會在這片土地上,繼續耕耘,等待收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