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幾日竇靖童的吉隆坡巡演了一場后,某書的Hot Nerd標簽下局部沸騰。一副黑框眼鏡、一件極簡黑色T恤,四兩撥千斤地撩動了大批網(wǎng)友的春心。Hot Nerd東亞必吃榜又新增一員猛將。這番竇唯性轉(zhuǎn)版的含金量,做實了童童蠱王的Title,讓你模仿,沒讓你超越。
拋開童童這種天選基因怪物,現(xiàn)實生活里的Hot Nerd數(shù)量并無從考證,是一款可遇不可求的稀缺物種。自稱辦公室海妖的或許真實有著朝九晚五的寫字樓生活,但給自己Tag Hot Nerd的人十有八九都在販賣幻覺。不過這不妨礙互聯(lián)網(wǎng)夢男/女依然樂此不疲地欣賞此等“優(yōu)質(zhì)人類”,即使現(xiàn)實中談不到,夢一下總歸有益身心。
二者乍聽牛馬不相及,但這就是該詞條的核心吸引力——反差。是的,全世界性緣腦最戒不掉的就是反差感。
影視作品勾勒出的Hot Nerd形象不勝枚舉。《社交網(wǎng)絡》里的安德魯·加菲和杰西·艾森伯格不僅定義了同人圈里的“夏令營理論”,更是為早期Hot Nerd審美的形成澆了一把熱油。
卷西的神經(jīng)質(zhì)、加菲的破碎感,都是高智商人設之外的點睛之筆。兩位Hot Nerd元老演繹的性感書呆子過于印象深刻,以至于離開電影語境,人們依然對他們有著濃濃濾鏡。
本·威士肖在《007》系列里扮演的Q也是一款十分標志的英式Hot Nerd。這位軍情六處的天才科學家總是一面云淡風輕,一面所向披靡。Q老師穿著睡衣品著伯爵茶在筆記本上搞的破壞,比邦德在戰(zhàn)場上待一年還多。迷人的英式口音,講的都是戳人肺管子的扎心話。
Q老師和邦德坐在英國國家美術館里初見的經(jīng)典一幕,也恰恰提供了一文一武兩種截然相反的男性魅力范本。
除上述角色外,網(wǎng)傳的Hot Nerd榜單中還有亨利·卡維爾版的超人、《請回答1988》中的國手崔澤、神奇動物系列IP的紐特·斯卡曼德等等。
Hot Nerd雖多指男性,但女版的殺傷力絲毫不怠。《摩登家庭》里的毒舌二姐Alex、《真心半解》的靦腆的亞裔青少年Ellie Chu。這二者倒像是女版Hot Nerd光譜上的兩端,Alex是帶有女性氣質(zhì)的外放型,Ellie則帶著傳統(tǒng)亞裔小孩共同的內(nèi)斂,甚至缺乏自信。
互聯(lián)網(wǎng)常常模糊Office Siren與hot nerd female的界限,然而hot nerd female≠office siren,尤其在女性形象的建構上,這兩個趨勢的內(nèi)核幾乎是對立的。前者展示的是一套視覺符號堆疊出的性幻想模版,而Hot Nerd呢?她們壓根兒不在乎性感這件事。
固然,女性更容易作為投射欲望的客體,成為展示性感的工具。但在Hot Nerd范疇下,女性的性感不是通過外型而建構出的,也無視被異性凝視的目光。她們以腦力定義存在感,當漂亮解出一道棘手的高數(shù)題時,那種大腦神經(jīng)通路被擦出火星子的快意,何嘗不是更高級的性感。
在傳統(tǒng)社會角色中,Nerds并非一類受歡迎的群體,甚至常遭霸凌。最直觀的便是美劇《生活大爆炸》的主角四人組。哪怕他們都是個頂個的高智商科學家,其中一位還上過天。但在外界眼里,他們只是一群不受女孩歡迎的Loser。
因此并不是Nerd群體被接納了,而是他們之中的少數(shù)擁有可消費資本的個體,被重新包裝成“性感新物種”。而評判Hot Nerd的標準里,寫滿了“既要又要”。
Hot Nerd通常帶有以下特質(zhì):
腦子好使(有終日泡在圖書館的學究氣最佳)
社交笨拙(要么頓感慢熱,要么冷感疏離)
皮膚蒼白、疏于打理的凌亂頭發(fā)(且發(fā)量不可置信地多)
外型干凈,風格極簡(性冷淡就對了)
Hot Nerd沒有幾個是Social King/Queen(面相會變)。但智識上的銳氣可彌補社交層面的遲鈍。他們不能是自視甚高的天才,時刻想用智力碾壓他人,而有邊界感的聰明。偏執(zhí)如謝爾頓是真的會令人抓狂。
可以自信但不能自戀,明明有著7分人格魅力卻不會自我陶醉于其中,Hot而不自知的人會得到額外的偏愛。
外型不一定要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看,干凈且輪廓分明就夠了,一點骨感則是錦上添花。微表情往往寫著不討好+低欲望。
Hot Nerd不能有花里胡哨的發(fā)色和造型,All Black 為上乘,卡其、棕色和藏藍色系緊隨其后,提供一種低調(diào)靠譜的風格加持。
衣櫥以極簡的基本款為主,Less is always hotter。格紋元素要慎用,稍不留神就只剩Nerd不見Hot,或者垂直滑向隔壁的Geek。
西裝和制服是打造克制感的致命武器。把禁欲系那一套平移過來,但別忘了剔除掉一些陽剛男子氣概。
一副恰到好處的光學眼鏡是題眼中的題眼。但你最好真的近視,泛著藍光的平光造型鏡是大忌。鏡片背后藏著一雙捉摸不透的憂郁雙眼,躲閃的目光下暗含似有似無的張力。
集齊以上要素,姑且能和Pinterest上的Hot Nerd靈感墻比上一比。至于性感的部分,主打一個無意插柳。下意識扶起眼鏡、思考時微微緊縮的眉頭、社交場所內(nèi)疲于應對的倦怠感...都在構成細節(jié)中的張力氛圍。
由Hot Nerd在的地方,也總伴隨“智性戀”的標簽。難道喜歡Hot Nerd就是智性戀劃上等號嗎?不一定,但二者底層共享了一部分欲望觸發(fā)機制,即把智識當作吸引力發(fā)生的前提。
當社交媒體將千萬個體媒介化,視覺刺激被重復生產(chǎn)并消費,展示世俗魅力的行為也就遭遇了通貨膨脹。人們厭倦了這套由臉蛋和身體構建出的性吸引模式,轉(zhuǎn)而將欲望的錨點轉(zhuǎn)移到大腦。
如果說智性戀主張的是兩個精神獨立的人能夠彼此理解,繼而探索生命。那Hot Nerd迷戀不過是在智性戀的基礎上,疊加投射了一種理想化的伴侶形象。靈肉合一比單純的靈魂伴侶來得刺激得多。
無論如何,這種依靠深層認知來驅(qū)動的新型欲望模型,既像是信息爆炸時代下的一個后撤步,也在回應當代擇偶標準的進化。
圖源:Instagram、豆瓣、Google、小紅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