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驊29歲參加百色起義,30歲入黨,一生堅定跟隨我黨鬧革命。莫文驊出生時,父親經營的布店生意尚好,家境殷實,莫文驊的生活還算不錯。
1925年,莫文驊已經15歲了,家道中落,家中生意一天不如一天,父親被迫賣掉了店面,連田產也變賣得一干二凈。
莫文驊的母親黃婉卿也是貧苦人出身,卻知書達理,將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決定砸鍋賣鐵也要供莫文驊讀書,父親則請武師教習子女武藝,以免他們受欺負。
莫文驊就這樣上了洋學堂,加上勤奮好學,天資聰穎,15歲時就考入廣西省立第一中學,在學校就接受了進步的思想,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斗爭。
期間,他還被軍閥逮捕入獄,獄中受盡折磨。出獄后,恰逢蔣桂軍閥斗爭結束,廣西政治格局有變,新的主政人李明瑞是國民黨左派人士,他傾向于與我黨合作。
組織上就安排莫文驊進入廣西陸軍軍官學校(南寧軍校)學習軍事。不過,很快李明瑞在反蔣斗爭中失敗,李宗仁白崇禧卷土重來,我黨在此背景下,發動了百色起義。
百色起義后,莫文驊在張云逸介紹下入黨。由此可以看出,莫文驊的資歷很老,超越了不少開國將帥,如許世友、陳錫聯。許和陳1955年授銜時,均是上將。
之后,百色起義的主力紅七軍遭受重創,損失不小,部隊進行了整編,莫文驊出任第20師58團2營6連連長兼指導員。
這時候,莫文驊的帶兵能力體現了出來,6連的成員都是勤務員、馬夫、伙夫、四號員等非之前的戰斗人員組成,莫文驊用了幾個月時間,就將他們訓練成了一支思想覺悟高、戰斗力強的優秀革命武裝。
在全軍跋涉七千公里,前往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師時,6連無一人掉隊。他們剛到蘇區,就參與了第三次“反圍剿”作戰,6連作戰勇猛,在兄弟部隊配合下,全殲韓德勤部的一個炮兵營,受到毛主席的嘉獎。
之后,莫文驊在贛州戰役中受重傷,無奈離開一線部隊,干起了宣傳工作。直到長征時,他才回到一線,不過做的是政工工作,出任干部團政治部主任。
土城戰役時,干部團在危急時刻,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這里面有莫文驊平時工作到位的貢獻。
到達陜北后,莫文驊留守延安,主要負責保衛工作。沒能在抗戰期間前往抗日前線建功立業,殺敵報國。
抗戰勝利后,解放戰爭開始,莫文驊隨軍進入東北,先后出任東野第四縱隊政委、四野第41軍政委、第14兵團政委、第13兵團政委等重要職務。
他在擔任四縱政委時,四縱曾擔負塔山阻擊戰的主攻,經過6天激戰,四縱在付出慘重代價后,殲滅敵軍6千余人,圓滿完成阻擊任務。莫文驊參與指揮塔山阻擊戰,晚年時流淚說死后要將骨灰葬在塔山,與陣亡將士共眠。
之后,他還隨軍參加了平津戰役,廣西戰役。建國后,莫文驊留在廣西剿匪,參與家鄉建設。1955年,我軍授銜時,莫文驊被授予中將軍銜。
然而,包括莫文驊在內的許多人在授銜前,都認為他應該授予上將軍銜。畢竟,按照條件,當時出任正團級職務及少數戰功十分卓著的副兵團職務的人都授予了上將,如韓先楚、張愛萍、陳再道。
所以,被授予中將軍銜后,莫文驊一時想不通,心中也有所不滿,工作中需要簽字署名時,他都帶上“中將”二字,以發泄心中不滿。
至于為何被授予中將軍銜,有人分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莫文驊的職務是“副兵團級”,前文說了這個職務評上將需要戰功卓著。
莫文驊戰功赫赫,但是他的軍旅生涯前線作戰缺席了“抗戰時期”,相比而言遜色不少。加上,他在廣西剿匪時,瞻前顧后,剿匪工作不力,曾被毛主席嚴厲批評,換了葉帥,廣西剿匪工作才順利推進。
不過,據莫文驊自己的說法,主要是得罪了高崗。話還得從抗戰時期說起,當時莫文驊擔任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毛主席曾征詢他留守兵團政委人選意見,莫文驊建議是蕭華,排除了高崗。
為此,高崗對他從此有了意見。莫文驊廣西剿匪不利后,調往東北工作,成為高崗屬下,在高崗的授意下,莫文驊職務被定為副兵團級,授銜時相應也就成了中將。
后來,莫文驊也逐漸釋懷了。畢竟,按照授銜標準,毛主席本應授予“大元帥”,毛主席都婉拒了,不少比他功勛大得多的將帥還紛紛主動要求降低軍銜,如葉帥、徐帥、徐海東、許光達。還有一些人,因為調離部隊,戰功赫赫而沒能授銜。
更別提那些犧牲的革命烈士們了,莫文驊釋懷后,工作上始終兢兢業業。2000年5月,莫文驊逝世,享年90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