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深圳,這兩座超一線城市就像兩盞明燈,吸引著全國年輕人前仆后繼。
但最近幾年,卻有些讓人看不懂的事,房價跌了沒人買,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路上人越來越少,有錢的越來越富,沒錢的越來越累。
今天咱們不聊數據,就說說這些怪現象背后,普通人的日子到底咋過的。
房子降價了,該出手了吧?這話擱五年前,肯定一群人搶著買。可現在呢?上海外環一套房從800萬跌到500萬,看房的人還沒中介多,為啥?
現在買房的人分兩種,一種是真剛需,但掏空六個錢包也只夠郊區老破小,想想月供兩萬五,直接打退堂鼓。
另一種是炒房客,可這幫人精得很,房價漲的時候追著買,跌的時候跑得比誰都快。
年輕人開始覺醒了,95后小陳在深圳打工,月薪一萬二,算得上同齡人里的高收入。
可他覺得不吃不喝30年才買得起60平,還不如租房,剩下的錢周末吃火鍋不香嗎?這話代表了不少年輕人的心態,房子從人生目標變成了可選項。
二、不結婚不生娃,年輕人集體躺平
數據顯示,上海生育率只有0.6,比韓國還低,深圳的結婚率也跌到冰點。
28歲的琳琳在陸家嘴上班,月入三萬,卻堅決不婚不育。房子首付300萬,彩禮20萬,婚禮再花30萬,生個孩子還得準備學區房。這一套下來,我半條命就沒了。不如單身,周末看展旅游,活得自在。
像她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婚戀網站上注冊的人少了,寵物店的生意倒是火了。
三、外地人撤退:一線城市的光環不亮了
早高峰的地鐵里,擠得臉貼玻璃的場景少了。數據顯示,上海、深圳常住人口連續兩年下降,這可是破天荒頭一遭。
四、窮的窮死,富的富瘋:同一個城市,兩種人生
早晨六點的深圳城中村,打工仔啃著包子擠公交。同一時間,香蜜湖豪宅區的王總正在泳池邊晨跑。這樣的割裂,成了大城市的日常。
這種差距還在拉大,上海靜安區的豪宅開盤秒光,買家眼睛都不眨。寶山區的剛需盤卻要靠打折送車位才能賣出去。
這些怪現象,到底是誰的鍋?
有人說房價高是罪魁禍首,有人說年輕人太自私。但往深里看,這些現象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時代的褶皺。
首先,游戲的規則變了。
過去二十年,買房等于人生贏家??涩F在呢?房價跌穿首付、期房爛尾、房貸壓垮生活……年輕人看透了,房子不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反而可能是套牢一生的枷鎖。
其次,活法不一樣了。
老一輩省吃儉用供房養娃,覺得天經地義。但現在的年輕人見過更廣闊的世界,他們寧愿把錢花在旅行、健身、寵物上,也不想為了一套水泥盒子耗盡青春。
最后,城市的天平傾斜了
大城市給了機會,也拿走了溫情。當加班成為常態,當通勤耗盡精力,當朋友聚會變成奢侈品,年輕人只能用不婚不育逃離一線,來對抗系統的擠壓。
這不是叛逆,而是自救。
這些怪現象,說到底都是普通人在時代浪潮里的無奈選擇。房價不會回到十年前,年輕人也不會突然愛上加班。
但換個角度看,這些變化未必全是壞事,當買房不再是人生必修課,當婚姻不再是必選項,當逃離一線不再被看作失敗,或許正是社會走向多元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