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亞太以后,美軍神話在中東也瀕臨破滅,面對胡塞武裝,美軍吃了在中東前所未見的大虧。當此局勢,美方選擇將矛頭指向伊朗,有用嗎?
日前,也門胡塞武裝宣稱,它們在對美軍“杜魯門”號航母發起進攻之際,擊落了一架F-18型戰斗機,這里指的應該是一架美軍F/A-18E“超級大黃蜂”艦載戰斗攻擊機。其實對于美航母損失一架艦載機一事,早在近期已經傳的甚囂塵上了,甚至就連部分美軍高官都下場透露了一些消息,不過根據美方傳出來的說法,這架“超級大黃蜂”是在“杜魯門”號航母閃避胡塞武裝打擊,緊急轉向之際墜海的,而非被擊落。
被擊落和緊急轉向之際墜海,傳遞出來的戰場信號是截然不同的,非說有什么共同點,那就是對美軍而言都不是好消息。如果說被擊落,則表明美軍引以為傲的航母在中東地區已經不是獨步江湖,至少胡塞武裝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它們有能力擊落美航母艦載機。如果說是緊急轉向之際墜海,問題就更嚴重了,這就意味著胡塞武裝擁有突破美軍航母編隊防空系統的能力,接近打中美軍航母,以至于美軍航母不得不用緊急轉向來避免被擊中的命運,問題是下次,美軍再閃避,還能不能躲開呢?
因此,不管這架“超級大黃蜂”是被擊落,還是緊急轉向之際墜海,一定程度上都標志著繼亞太以后,美軍在中東的神話也已經破滅了。不過在這里,有一點需要給大家說明一下,其實從理論上來講,美軍在中東本來就并非無可戰勝,目前看來美軍的常規作戰武器里面,在中東最具有威脅性的是隱形戰斗機,因為中東及其周邊地區,排開外部援助,確實沒有什么國家全面掌握反隱技術。
但問題是,美軍的F-35C隱形艦載機,自打問世以來就問題頻出,動不動就全線停飛,引發美國海軍重大不滿,為此甚至影響到了美國海軍的艦載機發展。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是宣布它們的六代機最新突破嗎?應該說得以命名為F-47,已經是美國的六代機“下一代空中優勢”也叫NGAD項目近年取得的“罕見突破”了。說起來也有點意思,NGAD最初是由美國海空軍共同發展的項目,但后來美國海軍就撤出了,大家認為這是為什么呢?
目前看來有兩個原因:第一是NGAD項目發展遲緩,光是研究需求都研究了好幾年,預算又嚴重超支;第二,問題就是出在隱形這方面。在長達數年的需求調研當中,美軍對NGAD的定位,基本確定為一型以F-35系列為藍本的全方位加強版隱形戰斗機。對此,在2015年,時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是這么說的:我并不想說隱形時代已經結束,但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如果有什么東西在空中快速移動,擾亂空氣中的分子并釋放熱量——我不在乎發動機有多冷——它就會被發現。
顯然,因為被F-35系列隱形戰斗機坑得不輕,使得美國海軍不同于美國空軍在空中載人平臺上對速度和隱身性的追求,海軍更偏向于海上航空兵的部署和投送有效載荷的能力,所以后來美國海軍自行研究FA-XX去了,走的是“超級大黃蜂”的路線。
正因美國海軍跟隱形戰斗機不太兼容,這就使得理論上來講,美軍在中東絕對不是無可戰勝。但問題在于,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戰例在那擺著,說中東武裝理論上有望與美軍交鋒,但真打起來誰知道什么后果?這就使得美軍在中東依然維持著“無可戰勝”的形象。而這次胡塞武裝鎖定美航母,是一舉擊落美戰機也好,是打得美航母導致艦載機墜海也罷,都已經動搖了美軍在中東“無可戰勝”的形象。這樣一來,美國所能對中東及其周邊國家構成的威懾效果將大打折扣。
而對此美方或許是氣急敗壞了,美國防長赫格塞思竟然開始問罪伊朗!他通過社交媒體稱伊朗對胡塞武裝的支持危害極大,并警告伊朗,稱“你們非常清楚美國軍隊的能力……你們將在我們選擇的時間和地點承擔后果”。赫格塞思這么說可以說是非常莽撞的,因為當時美國和伊朗剛剛就核問題進行了多輪間接談判,而且伊朗很早就和胡塞武裝撇清關系,強調過胡塞武裝不是自己支持的。
正因如此,赫格塞思這么說,或將破壞談判進程,到那時特朗普政府解決伊朗核問題的計劃就會遭遇重大阻力!果不其然,第二天也就是5月1號,一直負責幫助美伊進行間接談判的阿曼方面宣布,美伊第四輪間接談判延期,不排除就和美方的無端指責有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