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兩個鄰國又打起來了!
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僅發生了交火,導致人員傷亡,而且還引發了斷水、驅離、撤員 、吊銷簽證等反制措施。
說起來,兩個國家的對立,已經持續差不多八十年的時間了。但要是往根源上追溯,雙方的沖突可是持續了上百年。追根究底,和當今世界其他許多地區的沖突一樣,這里的火藥桶,也是西方殖民者埋下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兩國的對立呢?
事情要從四百多年前說起。
當時的歐洲,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航海潮,以及隨之而來的殖民潮。南亞次大陸也沒有逃脫命運,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但當時的印度人,也不會甘于被殖民,最終于1857年爆發了一場震撼全國的反英大起義。
勉強鎮壓了起義的英國人,決定采取“分而治之”的統治策略,刻意扶植印度教徒的勢力,利用其與穆斯林之間的矛盾,進行各種各樣的無事生非、挑撥離間,分化當地人的實力,并且從中漁利,讓雙方的分裂走上了不歸路。
此后的歷史進程中,雖然有甘地等人爭取雙方的合作,以“民族獨立”為共同目標進行反殖民奮斗,但最終這個理想還是沒能實現,雙方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重。
全印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發現,印度教徒主導的國大黨在制定憲法時,始終回避保護少數派權益的條款。1930年他在阿拉哈巴德發表演講時首次提出"兩個民族理論",認為穆斯林需要獨立的生存空間,這就是今天巴基斯坦這個國家概念的最初理論。
1946年8月16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爆發為巨大的沖突,成千上萬的穆斯林涌向加爾各答市區,聲援成立巴基斯坦。集會變成了騷亂,并進而演變成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一場大殘殺。短短3天的時間,就有超過5000人喪生。
至此,“印巴分治”走上了不可回頭的單程路。
二戰后虛弱的英國決定撤離印度,但交接權力的過程充滿暴力。末代總督蒙巴頓提出的分治方案,將英屬印度按宗教信仰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區歸巴基斯坦,印度教占多數的地區歸印度。
但屬于兩國之間還有面積達17.3萬平方公里的克什米爾地區,其歸屬問題沒有得到明確解決,成為持續至今的爭端源頭。
克什米爾地區當時的情況復雜:人口中77%是穆斯林,但統治者是印度教徒哈里·辛格大君。分治后,該地區部族武裝爆發沖突,辛格大君選擇加入印度,導致印巴雙方直接交火。
1947年8月15日午夜,當尼赫魯宣布印度獨立時,旁遮普地區的錫克教武裝已經開始屠殺穆斯林村民。官方統計顯示,分治期間至少有100萬人喪生,1400萬平民被迫遷徙,實際數字可能更比這更加令人觸目驚心!
為了減少沖突和人員的傷亡,世界各國也曾經進行過不懈的努力。
1949年,聯合國針對克什米爾地區調解劃定停火線,印度控制南部和中部,面積約9.4萬平方公里,占52.5%;巴基斯坦控制北部,面積約8.6萬平方公里。這條實際控制線,至今仍是全球軍事化程度最高的邊界之一。
1947至1971年間,印巴爆發三次全面戰爭——
第一次戰爭(1947-1948)圍繞克什米爾展開,雙方投入兵力超過10萬。
第二次戰爭(1965)因印度在庫奇蘭恩地區修建軍事設施引發。
第三次戰爭(1971)導致東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損失近15萬平方公里領土。三次戰爭共造成約80萬軍民傷亡。
兩國之間的沖突,不僅局限于克什米爾的領土爭奪,還有另外兩個方面,那就是難民財產處理和河水資源的分享。
如果大家關注到了最近的動態就會注意到,這一次沖突中,河水成為了一大關鍵點。
印度河流域總面積112萬平方公里,其中60%在巴基斯坦境內。分治將六條主要河流切割,其中東三河(拉維、比阿斯、薩特萊杰)劃歸印度控制,西三河(印度河、杰赫勒姆、奇納布)劃歸巴基斯坦。
這種劃分使巴基斯坦瞬間失去63%的灌溉水源(1947年數據),上游也控制在印度手中,旁遮普糧倉面臨干旱危機。印度則在1951年啟動"東河開發計劃",在拉維河上游修建馬多普爾水壩,導致下游巴方農田供水減少42%。
印度河的水資源,對于這兩個農業大國來說都是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隨著雙方人口的不斷增加,矛盾也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嚴重,沖突風險也越來越高。1952年世界銀行介入調解,經過8年談判,雙方于1960年簽訂《印度河用水條約》,算是按壓下了這個問題。
但也只是暫時。
前不久,印度外交秘書維克拉姆·米斯里宣布,印度將暫停執行印巴1960年簽訂的《印度河用水條約》,以報復巴基斯坦。
要知道,即便是1965年和1971年的兩次戰爭爆發時,印度也沒有過這樣的舉動,可見這一次的報復力度之大。
根據2022年的數據,巴基斯坦農業用水缺口達32%。盡管該國一直致力于解決這一隱患,但效果還是有限。世界銀行的預測表明,至2040年,印巴在印度河流域的水沖突風險將上升至"極高"等級,這意味著雙方針對水資源的爭奪,有可能還會升級。
所有這些沖突,直接埋下火藥桶的原因就在于當初的“印巴分治”。
如果僅僅以兩國建立的時間作為印巴沖突的起點,那么這段歷史持續的時間就是差不多八十年。要是按照兩派教徒的分裂來劃分,那就是一百多年的時間。而兩派教徒的矛盾又是英國殖民者挑起的,按照這個時間點計算的話,那就是幾百年前就埋下火藥桶了。
你可能覺得四百多年前,英國殖民者還沒想到要分而治之。但縱觀今天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沖突、對立乃至戰爭,其中很多都和西方殖民者有關,你還會認為他們能置身事外嗎?
如果沒有當時的殖民潮,今天的世界不知會省去多少沖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