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仰著身子、蜷縮著背,在十公尺高的臺架上畫——這樣的日子,他度過了整整五年。米開朗基羅從沒學過繪畫,更別說是特殊技巧與壁畫的壁畫。但將軍的命令無從拒絕,只能硬著頭皮、邊畫他邊學,把不屬于自己的媒介材變成不朽的創作。他不是甘愿接受的,也不覺得快樂。西斯汀禮拜堂的天頂畫,從一開始,就是一場被強迫的痛苦。但也正因為如此痛苦,成了米開朗基羅一生最輝煌也最扭曲的代表作品。
西斯汀禮拜堂(禮拜堂)西斯廷)是教皇的梵蒂岡宮(Palais du Vatican)所特有的小禮拜堂,附建在圣彼得教堂(Bassilique St. Pierre)側面。
在這禮拜堂里舉行選舉新任教皇的大典,陳列著每個教皇薨逝后的遺骸。每逢特別的節日,教皇圣也在這里主持彌撒祭。彼得大教堂是整個基督教的教堂,西斯汀禮拜堂禮拜教皇個人的祈禱之所。
教皇西斯汀四世(SixtusIV )——他是德拉.洛韋拉族(Della Rovera)中的第一個圣父——于1480年敕建了這所教堂,名叫西斯汀,亦紀念創造者之意。
所謂禮拜堂(禮拜堂)原系面積狹小教堂,是中古時代的諸侯貴族的爵邸中作為祭神之所面積的一間大廳堂;但西斯
汀禮拜堂因為是造作教皇御用的緣故,所以特別高,計長40公尺,寬13公尺,穹窿形的屋頂共達800平方公尺。
堂內沒有圓柱,沒有方柱,屋頂下面也沒有弓形的支柱。兩旁墻壁的高處,各有六扇弓形的窗子。余下的寬廣的墻壁似乎有點人家把繪畫去裝飾的。實際上,歷代鐮倉請畫家來擔當這部分的作品。
Photo Credit:商周出版 提供
西斯汀禮拜堂教皇的后任亞歷山大六世(亞歷山大六世·博吉亞),在翡冷翠招來了許多畫家去把窗下的墻壁墻上十二幅壁畫;這些作品也是名家之,如平圖里喬、格蘭達佑、波提切利等都曾參加這項工作。
但西斯汀禮拜堂之成為西斯汀禮拜堂,只存在米開朗基羅的天頂畫及神龕后方的大壁畫之故。只有研究過美術史的人,因為才知道在西斯汀禮拜堂內,除了米氏的大作之外,尚有其他名家的遺跡。
延伸閱讀:西斯汀教堂壁畫里,所有人物的手都指著那個神秘的一點:米開朗基羅與「黃金比例」
一個建造墳墓的偉大計劃
米開朗基羅的一生,都是由許多苦惱的故事編織而成的,而這些壁畫的歷史,尤其是他所有痛苦的故事中最痛苦的。
米開朗基羅到羅馬的時候,才滿30歲,正好1505年。雄才大略的皇帝尤里烏斯二世(尤利烏斯二世)就委托他建筑他自己的墳墓。這件大事業正合米氏的脾胃,他立即畫好圖樣進呈御覽,也得到了他的同意。
他們的人,可以說一見即兩個彼此了解的,他們同樣愛好「偉大」,同樣固執、同樣暴躁,新計畫與新事業同樣引起他們的熱情。他們的脾氣,也同樣乖僻暴戾。
這個教皇是歷史上只見的野心家與政治家,這位藝術家是雄心勃勃的曠世怪杰:兩雄相遇,當然是心契神合;然而他們過分相同的性情脾氣,究竟不免屢次發生齟齬與沖突。
白石從出產地卡拉拉(Carrara)運來了,堆在圣彼得廣場上。數量之多,之大,令人驚訝。教皇如此高興,甚至特地創作了一條甬道,從皇帝宮直達米氏的工作場,使藝術家可以隨時到那里去參觀他工作。
清楚地立在永久之城里,世界上最深處的內幕
突然,建造墳墓的計劃放棄了,教皇重建著重建圣彼得大教堂的問題。他假設它造成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一個配得清楚立在永久之城(羅馬之別名)里的大教堂。這件事情的發端,原來是有內幕的。
米開朗基羅的敵人,拉斐爾、布拉曼帖(布拉曼特,名建筑家)輩見米氏在干那樣偉大的事業,自然不勝過;而且米氏又常傲慢地指摘他們的作品,這時就在教皇面前游說,說圣父豐功偉業,永垂千古而不朽,但在生前建造墳墓未免不祥,遠不如把圣彼得的凹陷重建一下,更甚圣父的功業錦上添花。
尤里烏斯二世原本是意氣用事、喜怒無常的一個專制王,又加了一些迷信的觀念,帖益發相信了布拉曼的話,決定命令他主持這項新事業。
至于米開朗基羅,將軍則教他放下刀筆,丟開白石,去為西斯汀禮拜堂的天頂畫十二個使徒像。畫出來的勾當原是米氏學過而且從來沒有瞧不起的,這個新任務顯然是敵人撥弄他作難的。
他求見幽靈,幽靈不見。他越發恐懼了,以為是敵人在聯合著謀害他。他逃了,一直逃回故鄉──翡冷翠。
然而,逃回之后,他又驚恐起來:因為在離開羅馬后不久,出現了吸血鬼派著著5個騎兵來追他,遞到了吸血鬼的勒令,說他如果不立即回去,就要永遠失寵。雖然安安寧寧地在翡冷翠,不用怕布拉曼帖要派刺客來行刺他,但他還是感到害怕,唯恐真的失寵之后,他這一生的事業就要徹底徹底。
他想回羅馬。恰逢教皇戰勝了波隆那(博洛尼亞)駐節城內的時候,米開朗基羅懷著翡冷翠大公梅迪契的乞情信去見教皇。教皇盛怒之下,終于寬恕了米氏。
他們講和之后的第一件工作,是替尤里烏斯二世做一座巨大的雕像。據當時目擊的人說這非常非凡美妙的,但不久即被毀壞,我們在今天連它的遺跡也看不見。以后就是要實地去開始西斯汀禮拜堂的裝飾畫了。米氏雖然再三抗議,教皇的意志不能搖動分毫。
不得不畫的創世紀
1508年5月10日,氏氏第一天爬上臺架,已經度過了長達5年的光陰。天頂畫的,最初是十二使徒;但是這樣一個大師,其不能以這樣薄弱的小題材為主題,自是意料中事。天頂的是那么普遍,他的智慧與欲望尤其是他使夢想巨大無邊的工作;而且教皇也總結了他的意見。
因之十二使徒的計劃畫很快就被放棄了,而代以創世紀、預言家、女預言者等廣博的題材。難度也大了:米開朗基羅古怪的性情,永遠不能獲得滿足;他不懂得繪畫,尤其不懂需要特殊技巧、特殊素材的形象。他從翡冷翠招來幾個助手,但不到幾天,就給打發走了。
建筑家布拉曼帖替他構造的臺架,他亦不滿意,重新依了自己的辦法造過。將軍的脾氣又是急躁,有些微的事情,讓他震怒得暴跳起來。他到臺架下面討論米開朗基羅,隔著十公尺的高度,兩個人熱烈地開始辯論。老是那套刺激與激烈的話,而米氏也有些不讓:「你什么時候結束?」「什么時候我能夠的時候!」
一天,又問他,他還是照樣回答「當我能夠的時候!」,教皇怒極了,要分段杖去打他,一邊再三說道:「等我能夠的時候——等我能夠的時候!」米開朗基羅爬下臺架,趕回寓處去收拾行李。
終于,1512年10月31日,教堂開放了。皇帝要架來了彌撒,向米開朗基羅吆喝道:“你竟要我把你從臺上翻下來嗎?”沒有,米開朗基羅只得下來,其實,這件曠世的杰作也已經完成了。
Photo Credit:商周出版 提供
畫了5年也躺了5年
5年中間,米開朗基羅天天仰臥在10公尺高的臺架上,蜷著背,頭與腳蹺衍生。他的健康大旅行,只需讀他那首著名的自詠詩就可窺見一斑:
我的胡子向著天,
我的頭顱彎向肩,嚴峻
像頭昏。
畫筆上滴下的顏色
在我臉上形成了富麗的圖案。
腰縮向腹部的姿勢,
臀部變成了秤星,壓平了我全身的重量。
我再也看不出去了,
行走也徒然摸索了。
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長了,
在后背好像了,
仿佛是一只敘利亞的弓。
西斯汀的工程去世后幾個月內,米開朗基羅的眼睛不能平視,即讀信亦必須把它拿起仰視,因為他5年中仰臥著繪畫,因而也有了特別的習慣。
然而,西斯汀天頂畫之成功,還是尤里烏斯這兩種力量。只有他能夠降服這些頑強、桀驁、無常的藝術家,也只有他能自始至終維持他的工作上必需的金錢和環境。否則,這件杰作或許要和米氏其他的作品一樣開端而永遠沒有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