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山邊或者農村的小伙伴從小就發現,家里喝的水八成來自后山。
要么扛著扁擔去泉眼接水,要么接根塑料管把水引到院里,那管子不管什么時候,全年無休叮叮咚咚流水。這時候您可能犯嘀咕:這水是山頂有臺永動機,還是山頂在天天下雨?
別急,事實是——山頂可不會天天下雨。
那這水到底是打哪來的?這事兒得從我們頭頂這片天和腳底下這片海說起。
水的大循環
海邊,浪頭一個接一個拍沙灘,可海水總不見少。這里面是有規律的:太陽就像個天然大蒸鍋,把海水咕嘟咕嘟熬成水蒸氣。這些水汽飄到天上遇冷,立馬變身成雨雪冰雹往地上下。
這些天上掉下來的水兵分三路:一路被曬成水蒸氣繼續上天,一路被我們人類截胡喝掉,剩下的都順著江河往低處竄。
您猜最低處是哪?還是大海!
所以這水就跟上班族擠地鐵似的,轉一圈又回到起點,開啟新一輪循環。
山體小循環
重點來了!山上的水其實就是大循環里套著的"迷你副本"。您想啊,
下雨時雨水嘩啦啦往山里鉆,石頭縫、泥巴地都成了天然過濾器。這些水就在山體里左拐右繞找出口。
山體可不是鐵板一塊,有陡坡有緩坡,有硬石頭也有松土層。水還是有自己的規律的,順著地勢最低的地方滲,最后從泉眼"噗噗"冒出來。
這過程是十分緩慢的,山體里的樹根、碎石都層層出來阻隔,水滴答滴答往下漏,就跟老式茶壺嘴滲水一樣。
泉眼為什么沒停過?
家里面接的水管為何不斷流水?說白了是雨水在山體里玩"慢動作"。
打個比方,您往海綿里倒杯水,水不會馬上漏光吧?
可以理解為山體就像超級大海綿,存水量十分驚人。
今天下的雨,可能明年才從泉眼冒頭,這時間差實在是太大了,就讓人產生"水用不完"的錯覺。
不過這"海綿"也有用完的一天。要是趕上幾個月不下雨,山體存水耗盡了,泉眼照樣漏不出水。
所以老輩人常說"靠天吃水",這水龍頭的開關其實攥在老天爺手里。
山泉水就是自然版"飲水機"
說到底,山頂那汩汩清泉就是大自然裝的飲水機。大循環負責往水箱(海洋)注水,小循環負責把水引到各家各戶(泉眼)。您喝的每口山泉水,都是走了幾萬里路、過了幾道手的水分子,喝完又變成水蒸氣上天,準備開啟下一輪循環。
所以下次接山泉水時,別忘了跟老天爺說聲謝謝——畢竟人家可是花了上億年,才給我們整出這套"無限續杯"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