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每天一本好書籍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以“三重境界”論學問之道——從“獨上高樓”的迷茫,到“衣帶漸寬”的執著,再到“驀然回首”的頓悟。
有趣的是,真正的釣魚人,也在水邊的一竿一線間,走過了相似的三重境界。
有人不解:“釣魚不就是等魚上鉤嗎?能有什么境界?”
殊不知,浮漂的每一次沉浮,不僅是魚群的試探,更是一場人與自然的對話,一次心與世界的和解。
殊不知,真正的釣魚人都懂得,以釣為鏡,去照見人生。
01
初入釣壇的人,就像初入社會的少年——他們滿腔熱忱,卻步履踉蹌。
他們追求貴釣具,研究餌料配方,甚至熬夜看視頻,恨不得成為“江湖高手”。
可現實,往往如冰冷的湖水,毫不留情地潑來一盆冷水——
拋竿十次,九次落空;
魚線纏繞,解了半天;
烈日下守候整日,卻只換來幾尾小魚。
挫敗感如影隨形,孤獨感揮之不去。
正如王國維所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時的釣魚人,站在岸邊,望著茫茫水面,心中滿是迷茫與不甘。
——像極了年輕時躊躇滿志,卻在現實中撞得頭破血流的我們。
海明威在《老人與?!分袑懙溃?/strong>“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p> 真正的釣魚人,不會因為幾次空竿就放棄。 他們會像那位與大海搏斗的老漁夫一樣,攥緊釣竿,告訴自己:“再試一次。” 人生亦是如此。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可現實卻常常給我們一記悶棍。 有人因此頹然放棄,有人卻咬牙堅持。 而真正的釣魚人,屬于后者。 02 熬過了初期的挫敗,釣魚人的技術漸漸精進,可癡迷卻更深了。 他們開始研究天氣、水溫、魚群習性,甚至為一條脫鉤的大魚徹夜難眠。 裝備從最初的手竿升級到磯釣竿,餌料從蚯蚓換成秘制配方,周末驅車百里,只為尋一處“爆護”釣點。 釣友調侃:“你這是走火入魔了!” 他卻笑答:“柳宗元獨釣寒江雪時,不也癡嗎?” 此時的釣魚人,已不再滿足于“釣到魚”,而是追求“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 ——像極了人到中年,拼命追求“更大更多”的我們。 更高的職位、更優渥的生活、更顯赫的名聲…… 我們像上了發條的機器,停不下來,也不敢停下來。 可越是追逐,越是疲憊; 越是得到,越是不滿足。 正如王國維的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p> 我們為了心中的“魚”,甘愿消瘦,甘愿憔悴。 可某一天,當我們終于釣到那條夢寐以求的大魚時,卻發現—— 快樂,竟如此短暫。 03 真正的釣魚高手,最終都會走向同一個歸宿—— 不再執著于“黑坑”爭搶釣位,反而偏愛野塘僻靜處。 魚護空空,卻滿面春風。 旁人問:“今天又空軍?” 他指指心口:“這里釣滿了?!?/p> 偶爾,他甚至不帶釣竿,只在水邊靜坐半日,聽風聲鳥鳴,看漣漪蕩漾。 心中自有萬千魚群游過。 ——像極了人生暮年,終于看淡一切的我們。 老子曰:“大巧若拙。” 莊子言:“得魚忘筌。” 人生至境,恰如老釣客的頓悟—— 重要的不是水中之魚,而是心中之漁。 那些曾追逐的名利得失,終會化作水面的倒影,隨風散去。 而真正的豐盈,來自與自然共呼吸的從容。 正如王國維的第三重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我們苦苦追尋的答案,其實早已在心中。 人生如釣,釣如人生 釣魚人的三重境界,其實就是人生三階段。 年少時,莽撞求索; 中年時,執著奮進; 暮年時,返璞歸真。 水邊的釣竿始終未變,變的只是握竿人的心境。 愿你我在紅塵紛擾中,亦能如真正的釣魚人一般—— 以山水為友,以歲月為餌,釣起一生淡泊,放下半世浮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