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翻譯與白話解讀
原文: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白話翻譯:
因此,過度的欲望不會讓他們的眼睛疲勞,邪淫的事物無法迷惑他們的內心,無論是愚笨、聰明、賢能還是平庸的人,都不會被外界的誘惑動搖心神,這才符合自然的養生之道。他們之所以能活到百歲依然行動敏捷、身體不衰,正是因為他們保全了內在的德行與生命能量,避免了身心失衡的危險。
關鍵點解析:
“嗜欲不能勞其目”:不被過度的物質欲望消耗精力(如沉迷手機、暴飲暴食)。
“淫邪不能惑其心”:抵御不良誘惑(如縱欲、貪婪),保持內心清凈。
“德全不危”:德行與身體的雙重圓滿,強調身心合一的健康觀。
二、歷代經典詮釋:古人的智慧與哲思
1.道家“清心寡欲”的養生觀
《黃帝內經》深受道家思想影響,認為“嗜欲”是消耗生命元氣(精氣神)的根源。明代醫家張景岳注解:“嗜欲勞目則神馳,淫邪惑心則精泄”,指出過度欲望會損耗心神,動搖生命根本。
2.儒家“修身養性”的實踐
清代醫家姚止庵提出:“德全者,順應天地之德也。”認為養生不僅是身體調理,更需通過節制欲望、涵養品德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3.佛家“戒定慧”的映射
佛家強調“戒除貪嗔癡”,與《內經》的“不惑于心”異曲同工。近代國學大師南懷瑾曾比喻:“心若不定,身如風中燭”,說明內心清凈是健康長壽的根基。
千古佳句的共鳴: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道德經》)
莊子:“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莊子·應帝王》)
這些思想均強調“內守心神”對健康的核心作用。
三、現代生活中的具體體現與啟發
1. “嗜欲勞目”的當代困境
●熬夜與電子沉迷
許多人熬夜刷手機、追劇,導致眼睛干澀、失眠、免疫力下降。這正是“嗜欲勞其目”的典型表現。
啟發:設定屏幕使用時間,睡前用熱水泡腳或冥想,幫助身心回歸平靜。
●暴飲暴食與健康危機
高糖高脂飲食誘發“三高”,《內經》提倡“飲食有節”,現代營養學也強調“七分飽”。
行動建議:參考《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多吃五谷雜糧,少食油膩。
2. “淫邪惑心”的心理健康挑戰
●焦慮與過度競爭
職場人因攀比、內卷而焦慮抑郁。《內經》的“不懼于物”提示:減少與他人比較,專注自身成長。
實踐方法:練習太極拳、正念冥想,通過舒緩運動調和氣血。
3. “德全不危”的現代詮釋
●養生與修德結合
日本“百歲老人”大多生活規律、心態平和,印證了《內經》的“形與神俱”。行動方案:
身體層面:每天健走30分鐘,艾灸足三里增強免疫力。
精神層面:參與社區公益活動,通過利他行為提升幸福感。
結語:讓千年智慧照進現實
《黃帝內經》的這段話,不僅是古人的養生箴言,更是現代人對抗亞健康、過勞焦慮的解藥。它告訴我們:健康不是“治病”,而是“養心”。
從現在起,試著放下手機早睡一次,拒絕一頓外賣選擇家常菜,或者只是靜坐10分鐘觀察呼吸——這些微小改變,正是“德全不危”的起點。
正如《內經》所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健康的長壽密碼,就藏在每一天對身心的溫柔照料中。
聲明:以上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