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連政府食堂都被擠爆的城市出現了。
每年五一假期,照例的常態還是“人擠人”的狀態。
山東一景區怕游客趕不到海,直接日撒3000斤蛤蜊。
不僅有泰山陪爬小哥,有人還搞出了旅游擺攤,邊玩邊賺錢。
這些操作,對于常規的旅游熱門地并不罕見。然而誰也想不到,今年一個并不在旅游熱門榜、甚至一年前還是個小透明的城市:榮昌,竟然拿到了逆天的劇本。
不光是人擠人,每天增開了10班次高鐵,但還是一票難求。食堂更是來到了plus模式:半噸米飯起蒸。
區委書記高洪波親自下場端盤子,政府食堂向游客開放,甚至辦公大樓廁所都成了打卡點。
五一首日游客總數突破35萬,徹底成為繼淄博、天水后的新晉頂流小城。
這個小城,憑啥就能抓住潑天富貴的機會?
公務員食堂被擠爆,
半天賣6000碗面
相比淄博、天水靠顧客口碑自然鄒紅,榮昌第一波流量來的可謂是相當的意外。
一開始,大家在甲亢哥直播里偶然間看到一位身穿東北花襖的大哥,因拿著鹵鵝投喂又得名“鹵鵝哥”。
本以為是個幾秒消失的普通過客,沒想到成了持續刷屏的大贏家。
靠著5城堅持不懈的追著投喂,鹵鵝哥成功讓甲亢哥記住了鹵鵝,更是讓全國網友記住了重慶小城榮昌。
很多人以為,隨著甲亢哥離開中國,這股熱也會消失。
然而現實卻出人意料,榮昌不僅沒因為甲亢哥離開而冷卻,反而一路火的一塌糊涂。
如果說鹵鵝哥的個人努力讓大家注意到榮昌,那么榮昌能穩穩接住這波流量,還要歸結于榮昌自己做了兩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第一個決定,是為了“寵粉”大膽打破規則。
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下稱“高書記”)公開表示,2025年五一假期,榮昌公交全免費,停車不收錢,騰空1.6萬個停車位,就是歡迎大家來榮昌這座千年古城逛一逛。
高書記甚至放話:交警不會來貼單,城管不會來掀攤。
有了這句話,可謂給足游客安全感。五一第一天,就有3000游客沖進榮昌區政府食堂吃飯,人多到連碗都不夠用,飯一端上來直接秒沒。要知道光是米飯,就蒸了1000多斤。
隨著鹵鵝出圈,本地人傻眼了,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從沒見過榮昌有這么多人,比過年的時候還熱鬧。
榮昌的夏布小鎮,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到處都是人山人海,一個面館半天賣出六千碗雞湯鋪蓋面,吃面的隊伍排了五六十米遠,老板手都扯抽筋了,“拉不完根本就拉不完。”上一個有如此痛苦的還是淄博的燒烤店老板。
第二個決定,是抱團分享潑天的流量。
有游客去榮昌打卡,起初體驗和很多出圈的小城一樣,出了榮昌高鐵站,可以免費領礦泉水,志愿者會免費指路,額外還送一份旅游打卡攻略。
然而翻開這份攻略并不簡單,以為只是榮昌本地的景點攻略,其實隆昌、大足、瀘州等地方的景點全都有。
在這背后,是榮昌跟周圍的城市一起互動,還開通到隆昌熱門景點的直通車,免費接送。
重慶豐都的非遺陰天子也到榮昌夏布小鎮巡游,越來越多的地方加入到了榮昌流量爭奪戰當中。
就沖這波格局,榮昌也值得上次大分。
把鵝搬到咖啡館,一切只為刷屏
很多人說,榮昌的火,就火在運氣和服務上。
殊不知,服務和流量只能錦上添花,一個城市能留客,實力才是關鍵。
榮昌鹵鵝的爆火,讓很多城市看到什么叫做:產業鏈做極致,一根鵝毛都不放過。
首先是吃上。網友笑稱,在榮昌你能見到一只鵝的一百種死法。
從養殖戶日銷300只鵝,到順豐開通“鎖鮮專線”,這場流量狂歡始終錨定“民本”。
為了把鵝的價格打下來,政府投資幾億建中央廚房、200萬只白鵝養殖基地,用產業升級托住潑天富貴。
政策也給出明確指令。榮昌曾召開全區會議嚴控漲價、保障食品安全,區委書記喊話:“接住流量別漲價!”,商家簽署“明碼標價承諾書”。并推出“4321”全產業鏈計劃:從白鵝養殖標準化到“百城萬店”布局。
榮昌的目標還很大,要在2026年產值突破10億。
照目前這個狂飆速度來看,也是相當有戲。
其次,萬物皆可“鹵鵝化”,穿用玩上都離不開“鵝”。
過去,榮昌雖擁有國家級非遺技藝如陶器、夏布、折扇,但一直苦于沒名氣。
以榮昌陶為例,1950年代曾與宜興紫砂齊名,但因1990年代企業改制失敗等原因,到1999年產量不足巔峰期的1/8,甚至被形容為“人參賣出蘿卜價” 。
有了教訓后,榮昌很明白,只有通過“爆品思維”重構各種非遺產業鏈,才能有爆發的可能。
靠“鹵鵝”火之后,這次榮昌的野心不止于流量,而是用鹵鵝一顆子引爆產業鏈核聚變。
政府連夜出臺《鹵鵝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更絕的是“一根鵝毛都不浪費”打法:
鵝肉做鹵味、鵝毛加工羽毛球、鵝油開發美妝品,把非遺技藝變成可復制、可裂變的工業爆品,讓更多的產品被看到。
同時整活方面也得跟上。對拖家帶口的家庭,策劃“鹵鵝龍蝦宴”“非遺技能大賽”等活動吸引眼球。
對年輕人,不光把鵝拉進咖啡館,還搞出“世界第一大鹵鵝鍋”“鵝王拍賣”“鹵鵝音樂節”等。
對愛跑步的中年人,將馬拉松獎牌從“榮昌豬”改為“榮昌鵝”,徹底強化城市IP。
一套組合拳下來,現實也是大力出奇跡。數據印證,新增1000家網點,3天直播帶貨破300萬單,不少店的刀都被砍壞。
很多網紅城市想不到,這一次自己竟輸給了一只鵝。
一個城市出圈,背后是一群人的托舉
如今,旅游最火的趨勢風口就是反向旅游——往小縣城、冷門城市跑。
不僅能避開洶涌人流,還能省不少錢。年輕人越來越精打細算,尋找各種平替,主打就是一個“花小錢辦大事”。
不僅帶火縣城酒店、澡堂,現在甚至開始擺攤了,出來玩還能賺錢。
為了抓住這一熱潮,不少小城市、縣城的人都沒少做努力。
不少基層干部絞盡腦汁凹造型,策劃各種活動蹭熱點但始終還是不溫不火。
其實論旅游產業鏈、論資源,很多城市都比榮昌更發達。但為何偏偏火的是榮昌?
表面上是網紅運氣,實際離不開的是一群人的默默努力集體托舉。
一方面,是不敢放過任何“蒼蠅肉”。
高書記曾認為,榮昌以農業人口為主,工業力量還比較薄弱,不是重慶最富有的區縣,更不是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
怎樣通過拉動消費來帶動經濟?他說,如果每周有一萬人出去吃頓飯,人均消費100元,一周下來就是100萬元。
而100萬,放在其他大城市可能沒什么,對于榮昌這樣的小地方來說,已經是為拉動經濟做出“巨大”貢獻。
所以,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會放過。就像鹵鵝哥堅持不懈的追著甲亢哥跑,甚至全城人民都有共同的默契。
就拿一個細節來說,在鹵鵝哥與周鴻祎的直播中,雖然現場人山人海,但所有人都自覺維護秩序,完全沒出現一點混亂場面,就怕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另一方面,榮昌也很明白,鹵鵝等產業其實門檻并不高,在不缺美食的中國,想要不陷入同質化窘境,只有把產業鏈做深做廣才能走的更遠。
所以它沒有止步于鹵鵝,而是馬不停蹄地進行全產業鏈的布局。僅僅兩天時間,羽毛球的生產基地帶回了榮昌。鹵鵝哥爆火后,榮昌的GDP更是每天以億增長。
從淄博到榮昌,可以看到都是美食、文化、網紅效應與政府積極作為共同作用的結果。
至于能不能長紅?其實倒也不必過分擔心。
畢竟現在的淄博,五一依然火爆,不少店家因為忙碌過度要歇業,曾經的燒烤店擴大店面,價格依然親民,甚至成為美食與文化交融的地標。
未來,榮昌若能持續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旅游服務,定能將這波熱度轉化為持久的旅游地標,成為下一個淄博也是大有可為。
突然爆火是運氣,持續走紅靠的是真誠。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