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價值觀決定職業的滿足感,興趣決定職業的愉悅感,那么,性格就會決定職業的適應度。
比如,簡單來說,在我們一般的觀念里,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如果做的是需要經常跟人主動打交道的工作,如記者、主持人等,他做起來就會相對費力一些——因為我們會覺得他去與人打交道需要耗費更多的心理能量來說服自己;而相反,那些需要悶頭一個人做的工作,比如數據分析師、工程師、實驗員等,外向者做起來又可能會不大適應,因為他恐怕難以坐得住……
當然,這只是從我們的傳統理解里來說的,外向者和內向者適應的工作未必就能夠那么一概而論,何況人是可以在不同情境下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環境的,如果一個人想做好某項工作,即使他的性格與多數同行不那么一致,他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獨特方式脫穎而出"逆襲"成功。比如,讓人容易產生刻板印象的一個現象是——銷售是適合外向者來做的。殊不知,很多業績突出的銷售其實是性格內向的,他們有他們的優勢……
任何性格的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都可以取得各自職業生涯的成功。同樣,任何性格的人,也都有庸庸碌碌一事無成的??梢?,性格本無好壞之分,關鍵看你如何利用。而這種利用,就包括了選擇合適的職業,或者在職業中選用合適自己的方式去發揮能量。
因此,盡管說因為職業和社會化的需要,人可以因地制宜地改變自己的某些"本性"以隨機應變,但如果能認清自己的性格特點,選擇相對合適的職業,終歸可以讓人發揮能量和自我實現的方式更順暢一點。
性格與職業的對應并非絕對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不同性格類型的人分別有一些適合的職業,而不同職業中,某種性格類型的分布也可能相對較高。
但是,還是要提醒的是,性格與職業的對應并非那么絕對,任何情況下都有特例和反例,重要的并非是只能按照自己性格類型的對應范圍選擇職業,而是認清自己的性格在不同領域中的優勢和劣勢,善用自己適合的方式去揚長避短發揮能量,這樣你的選擇范圍就能大很多,職業適應力也會強很多。 最后,總結一下:
(1)性格與職業有一定對應關系,不同性格類型的人在不同領域的分布比例會有一些區別,但這種對應并非那么絕對和唯一,不是說只有某種性格類型的人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
(2)找到性格與職業的對應關系,是對自己在職業選擇時有個參考作用,但并非就不能做那個參考范圍之外的工作;
(3)通過測試得出自己的性格類型之后,關鍵是幫助自己認識自己的性格類型的特點,以及在不同領域的優劣勢,以爭取揚長避短,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發揮優勢;
(4)除了揚長避短,更好的是揚長補短——在各項工作的要求中,都有一些需要我們相對弱勢的性格維度發揮作用的情境,所以要能適當發展自己的弱勢類型,讓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更強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