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中將成都改成武漢、長沙、合肥、鄭州、西安、南昌等等,其實都差不多,算二線城市,加起來30來個,都是當地尤其本省的經濟重心,平均人口1000萬,這么一算就有大致3億人生活在省會城市。這個數字不可謂不龐大,而且越來越多的人畢業后前往省會,可以說省會城市是中國區域經濟的中流砥柱。
省會的經濟水平,當然比四大一線城市稍微低一點,但就收入水平來說顯然是比附近尤其本省大多數兄弟城市要來得高一點。廢話不多說,你就根據你的體感來做個選擇,你說:在省城,大概有百分之幾的人能達到年薪30萬及以上?看下調查結果跟你的認知是否有偏差。
打開《2023-2024的工資行情》,肯定有人要問“年薪30萬究竟是稅前還是稅后?”“是包含副業等其他收入還是只算工資?”“做老板的人怎么辦,他們沒有工資但收入高,你怎么算?”
其實都簡單:要求高一點就按照稅后來算這30萬,自我要求低你就按照稅前來;大多數人都是打工的,并且副業和外快沒多少,所以可以按照主業的年薪來看待這30萬;老板并不是不拿工資,一定要算老板的工資,你按照他所占的股份去乘以企業一年完稅后的凈利潤來算。
看一線城市,我們看下畢業幾年可以達成年薪30萬。
比如大專畢業10年,在上海的工資行情大致這樣算:在應屆學弟學妹5-8K的基礎上,增加10倍的【500,1500】即5-15K的經驗年限加成,結果為【10K,23K】,大致80%的同齡人在這個區間,有10%低于下限月薪1萬,也有10%算頂級的,超過了月薪2萬3。月薪區間【10K,23K】,按照平均水平的一年發放14薪來算,年薪區間就是【14w,32w】。
因此,大致一估算,大專畢業10年時,30歲出頭在上海大致有15%的同齡人是年薪超過30萬的,不分具體的行業、崗位和體制內外。你可以試想下這個比例和達成的難度。
看本科生畢業的人,同理計算方法,比如本科畢業10年在上海工作的人,大致在33歲,按照本科應屆生月薪通常的6-10K作為基數,10年則增加了10*【1K,2K】即10-20K的年限加成,得同齡人在上海的平均月薪行情【16K,30K】,低于下限16K算工資較低,高于上限30K算工資較高。折算成年薪則是【22w,42w】,中間值32萬。
可以看得出來,本科畢業10年的人33歲在上海,只要愿意奮斗,無論在體制內外,年收入都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性突破30萬,問題是能否持續下去,是否穩定,且大多數人還達不到本科學歷以及持續工作10年的經驗年限。
再看碩士生,碩士大多是25周歲畢業,虛歲26,我們這次按照畢業5年來看,碩士應屆生的月薪基數是7-15K,5年則增加5-15K,所以同齡人工資行情為【12K,30K】,高于3萬算高工資,低于12K算低薪。折算成年薪區間【17w,42w】,中間值為29.5萬≈年薪30萬。
可見,還是學歷越高越有高薪機會,一個碩士畢業后只要會找工作,到他畢業5年以上時,有一半概率是可以滿足年薪30萬+的,此時也不過30歲,年薪≥年齡了。這接近了本科畢業10年的學長師姐的工資水平,高學歷在后面的工資加速度方面,具有更大推力的作用。
但是,以上3個公式的n都是小于等于10年的,即超過10年工作經驗之后,你的工資得看個人發展情況,尤其企業、單位和職位,還看保住工作的能力,而不是過分追求高薪。并且,以上所有學歷,都可能會碰到中年失業危機。而且大多數人的學歷趕不上如上三類學歷的人。
另外,在總人口中,還有大致30-40%的老人和孩子等非勞動力人口。因此,我們來做個全人口概覽,見下圖。
這是對上海在職人員的工資統計,在職人員大致就是19-63歲的成年勞動力,大約1700萬人,收入表未寫進另外800萬的老人孩子等非在職人員,但占比中算了他們。
月薪超過3萬即年薪超過42萬的大致有61萬人,在總人口2480萬人中占比為2.46%;月薪【15K,30K】即年薪【21w,42w】的人有186萬,占比為7.54%;用平均值法計算,186萬中超過30萬的大致有一半即93萬人,則在上海所有人口中,年薪在30萬及以上的人口總數為93+61=154萬,在上海總人口中占比為6.2%的樣子。
可見,上海并不是遍地是黃金,收入在頭部(超過年30萬的人)不過占比超過了6%的樣子,這個比例在北京略高預計8%,在廣深杭應該略低為5%上下,在其他省會城市大致在3%上下,即為我們開篇的選擇題第一選項,在其他1500個中小城市占比預計在1-2%,甚至更低。
繼續以成都為省會的代表,查下成都的工資數據。
成都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成都社平工資為年薪100606元,這就是年薪10萬出頭,超過這個平均值且達到該數值3倍的年薪30萬,肯定是不容易的,而且是少數。
這里的年薪需要除以12個月,得成都的月稅前工資為8383元。當然,你可以看到這是個平均值,因為有一部分人在非私營單位,其實主要就是體制內和大企業,他們的收入更高,約等于體制外私營單位人員收入的2倍。
可以聯想到我幽哥一直說的“小城市體制外是最慘的職業道路”以及“體制內約等于體制外收入的2倍”,我幽哥誠不欺你。這個信息我多年前就知道、了解,也調查過,十年前開始在我上百篇文章里面敘述過,而教科書里是沒這個知識點的。
其實全國大致差不多,見下圖統計局每年都公布的各省人均年收入數據。小城市體制外最慘,是因為絕對值最低,而一部Iphine萬把塊或者遙遙領先的三折疊2萬塊,不會因為你的城市小就便宜賣給你,你要買su7也一樣不會在大城市價格上打五折賣給你。
回到省會來看,繼續以成都為例。
目前搜遍全網,只有一個《財富》雜志在2021年發布的中國大陸年綜合收入超30萬人數排行榜。
這個表已經到處被引用,它這里有個“單位”大多數人容易誤解,單位是“萬人”,其實是“/萬人”即每萬人的意思,表中的數字除以1萬人的意思。按照它的統計,在北京2021年大致有8.82%的人年薪達到或超過30萬,上海是8.80%,深圳5.46%,廣州5.40%,直到第12名的成都,你可以查到成都的該比例為2.80%,跟我們前文的調查表以及統計和推斷上海6.2%和成都3%上下,大致相符合,驗證上了。
剛剛我們知道了,上海總人口2480萬中年薪超過30萬的大致是154萬人。
我們也來看下成都的類似數字。
成都總人口2140萬中年薪超過30萬的占比為3%的樣子,人數大致是64萬人。
說來奇怪,其他類似的榜單,從2021年之后就都多了2個字“家庭”,變成了“家庭年收入30萬”這樣的排行榜,見下圖。我們還要去查詢并計算各地區的家庭規模、人數,再去相除得人均收入,那數據準確性和參考性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本篇不采納。
其他不談,按照上文的方法,你現在就可以算出你的家鄉省會的年薪超過30萬的人數以及占比,知道這倆數值后,你內心也就知道對于在當地找到年薪30萬工作的容易程度了。
很多感受比如我剛剛說的這種“程度”,是要靠感覺的,不是去聽信你聽說的,或者“他們都說的”以及“我親戚”“我同學”“我表哥”“我有個朋友”說的。
當然,回到剛剛所說的年薪,無論是混的比較好的年薪30萬,還是平均年工資10萬出頭,我們要算真正的富裕程度,還是得看一年下來的可支配收入,見下圖。
你要知道,當下中國的人均收入還是很低的,成都在3萬塊出頭,而且最近2年是下降的。你別光看GDP以及社平工資在上漲,你要看真實的到手可支配的錢,其實就是你可以取出來、用來包紅包的現金,這才是實在的。
很多人看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快趕上發達國家了比如韓國的首爾,但你要看最低工資。你所在城市的最低月工資可能是2500,你看上圖首爾的,折合人民幣12000元,沒看錯,是三個0。
是否富裕,主要不是比富裕的人,而是看下限。如果看富人,那印度應該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回到富裕的成都和其他省會,其實并不富,你大致了解到這個點即可,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自認為工資低、成天自我焦慮甚至妄自菲薄。
別說在成都年薪30萬不容易了,在中國的無論哪一個城市,能達到年收入30萬都是很不容易的,百分比都在個位數,算鳳毛麟角。
相對來說,我們群友大多數工資是高于同城同齡人的,我祝福各位再接再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至少保持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