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自2003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啟動以來,這句號召點燃了無數青年的赤子之心。二十年間,一批批青年跨越山河,在隴原大地上用熱血書寫青春答卷。
晨光熹微,黃土塬上的薄霧還未散盡,身著白大褂的白艷已背起藥箱,踏著蜿蜒山道走向村民家中。這是她在甘肅慶陽環縣曲子中心衛生院的第七個年頭,三千多個日夜的堅守,讓這個寧夏姑娘的鄉音里已帶著隴東腔調。
辦公桌玻璃板下,一張2018年寧夏至慶陽的火車票靜靜訴說著初心。當年從寧夏醫科大學畢業時,面對大城市的橄欖枝,22歲的白艷將希波克拉底誓言謄寫在志愿書扉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實習時見到甘肅轉診的重癥患者,他們眼里求醫的艱難像刺扎在我心里。”泛黃的日記本里,字跡仍清晰可辨。
從護理專業畢業生到合道鎮衛生院,蛻變之路布滿荊棘。初到何坪村衛生室時,質疑聲此起彼伏:“城里來的女娃娃能吃苦?”“扎針找得準血管嗎?”白艷的應對樸實而鏗鏘——晨起踏霜登記慢性病患者,暮歸秉燭研讀《基層診療手冊》。28天走遍全村173戶,700余份健康檔案墨跡未干時,這個姑娘已經熟知每個患病村民的姓名。
藥箱里三本磨毛邊的巡診日記,見證著歲月流轉。腦梗患者張某家炕頭的診療記錄持續更新36次:從肌力檢測到康復訓練,從褥瘡護理到心理疏導。當患者三年后拄拐送來自家種的蘋果時,白艷在當天的朋友圈里寫道:“這就是醫者最甜的勛章。”
七年耕耘,15個行政村的健康版圖悄然改變:健康講座從門可羅雀到座無虛席,村民體檢參與率從37%躍至91%,高血壓規范管理率達93.6%。衛生院的老院長望著義診歸來的白艷感嘆:“這丫頭就像咱黃土塬上的檸條,看著柔嫩,根扎得比誰都深。”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日復一日的默默守護。當被問及選擇,白艷指著衛生室墻面的中國地圖:“你看甘肅的形狀多像一柄玉如意,能在這里為'如意'描摹健康底色,便是青春最好的模樣。”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孫珩力
責任編輯:宗成賢
來源: 中國甘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