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開始大規模海上軍演,并且連續發射了多枚反艦導彈,向巴基斯坦釋放威懾信號。作為回應,巴基斯坦也是三軍用命,海陸空三軍都動員起來。巴基斯坦經濟基礎與印度相比差距較大,軍工基礎與印度相比也有較大差距,但是巴基斯坦在對峙中也有自己底氣。
首先巴基斯坦依靠中國裝備打造起來了完善體系,并且在局部作戰能力上超越印度,甚至對印軍有碾壓優勢。其次,巴基斯坦士兵總體上作戰比較勇敢,戰斗意志比印軍強,關鍵時刻對裝備的掌控能力和使用能力都有優勢。最近一個星期的實戰中,印軍確實沒有占到任何便宜,甚至說吃了虧。
1
殲10C100公里鎖定印軍陣風戰機,電子戰展現碾壓優勢,裝備體系優勢明顯。殲10C在克什米爾邊境地區與印軍陣風戰機的正面對抗中贏得壓倒性勝利,印度方面在總結失敗教訓后認為,印軍輸就輸在體系不足。據報道,殲10C擁有“雷達+導彈+電子吊艙”護城河,與印軍陣風戰機相比技術優勢明顯。
殲-10C搭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直徑達800毫米,探測距離超過200公里,遠超印度“陣風”戰機雷達的160公里探測范圍,能夠輕松的在100公里外鎖定印軍陣風戰機。殲10C擁有射程180公里,最遠200公里的霹靂15導彈,具備“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絕對優勢。印軍陣風戰機搭載的“流星”導彈射程僅150公里。
實戰中殲10C已經多次在100公里外發現印軍戰機,包括陣風、蘇30等多款戰機。據悉在4月30日的較量中,4架“陣風”試圖突襲巴控克什米爾,卻在37公里處遭殲-10C雷達鎖定。印軍陣風戰機試圖利用電子防御系統擺脫,但是最終以失敗而告狀,因為殲10C配套有更為先進的電子吊艙。據悉殲10C吊艙能夠靈活調整。
殲-10C可掛載多款國產電子對抗吊艙,*K/RKL700A和K/RKL800型。配套的電子吊艙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任務需求更換不同頻段模塊,覆蓋S波段、C波段、X波段等雷達頻段,針對敵方地面雷達、機載火控雷達及導彈制導系統進行精準干擾。例如,K/RKL700A吊艙通過自動掃描、分析和記錄威脅信號,能同時干擾多個目標,并利用功率管理單元優化能量分配,實現高效干擾。
陣風戰機的電子防御系統明顯處于劣勢。殲-10C的電子吊艙性能接近美軍AN/ALQ-148等型號,實現了電子自衛、多目標干擾、反輻射協同及隱身對抗等能力,顯著提升了其在現代空戰中的生存率和任務適應性。
2
印軍克什米爾邊境10多次滲透全失敗,滲透武裝和無人機遭巴基斯坦全部殲滅。印軍在這一輪印巴局勢緊張以來,在邊境地區實施10多次滲透行動。針對印軍的滲透,巴基斯坦就是針對性進行打擊,每次都能精準發現,然后實施精準摧毀。印軍的無人機實施滲透,也都以失敗而告終,最終2架無人機被擊落。
數據顯示,自2025年4月下旬以來,印度空軍發起的十余次滲透行動均以失敗告終。印軍在克什米爾邊境地區的滲透失敗,反映了戰術層面作戰能力不足。巴基斯坦與印軍相比,在體系作戰方面明顯擁有優勢,并且基礎訓練更加扎實。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準備也更為充分,投入了精銳兵力。
3
印軍臨陣換將,在大戰一觸即發背景下,5名將軍被撤換。面對連續失利,印度軍方在兩周內撤換了包括西部空軍司令在內的三名高級將領,在大戰面前更是連續多5名重要將領進行調整。空軍總司令、綜合國防參謀長、南方空軍司令、國防情報局局長、陸軍南方司令部參謀長等5名重要將領進行調整。這次大的調整也是一次重要布局,說明印度也是反思失敗教訓,在為大戰做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