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的汽車企業銷量陸續發布,幾家影響力大的電車企業都公布了同比增長的良好數據,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再度突破五成,不過細究之下就會發現新能源汽車行業遠不是那么樂觀,反而存在不小的隱憂。
電車一哥4月份的銷量為37萬多輛,同比增長19%,看同比數據確實好看,然而環比卻僅增長0.3%,而且與高峰期的月銷50萬輛更是下滑了四分之一。
新造車企業也紛紛公布4月份的銷量,如今的新造車前兩名更是同比猛增,第一名同比猛增1.7倍,第二名猛增2.7倍,多么驚人的數據?
然而新造車前二不過是因為去年他們的基數較低而已,去年的新造車一哥月銷量曾突破5萬輛,如今的新造車前二在4月份的銷量分別為4.1萬輛、3.5萬輛,都比去年的新造車一哥下降了,去年的新造車一哥銷量只有3.4萬輛,較去年的高峰月銷5萬輛下降幅度更大。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再度沖破五成,并不完全是去年那些新能源汽車的功勞,而是諸多燃油車企業努力的結果,數據顯示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44倍,奇瑞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85%,此外豐田等外資車的電動汽車銷量也在猛增。
這意味著如果去除這些燃油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那么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低于五成;與上述的這些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月銷量均遠低于去年的巔峰相印證。
在新能源汽車再度增長之時,外資車也悄然走出低谷,一汽大眾旗下的大眾品牌汽車同比增長8%,一汽豐田的銷量更同比增長32%,大眾、豐田位于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前三名,第一名為電車一哥,大眾、豐田的回升對汽車市場將產生顯著影響。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豐田,在艱難調整兩三年之后,豐田似乎找到了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破局的方向,那就是豐田的電車全面中國化,成立中國研發團隊為中國市場研發電動汽車,開發的電動汽車將全數由中國供應鏈提供三電系統、智駕技術等等。
一汽豐田的數據顯示,電動化車型占一汽豐田的銷量比例已達到54%,凸顯出豐田全力下注電動汽車的決心,也證明了它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打開局面,4月份它的電動化車型銷量達到3.5萬輛,比新造車第三名高出一點點。
面對燃油車企業強力進攻電動汽車市場,諸多電動汽車企業都深感壓力,電車一哥就再度大舉降價,最低價的電動汽車車型從7萬多降至5.68萬,與國產燃油車的4.99萬價格已非常接近,凸顯出它用更猛烈的價格戰來贏取銷量。
新造車同樣如此,4月份的新造車前兩名都大舉下注10萬出頭的市場,4月份的新造車一哥這幾年其實一直都在深耕10多萬的市場,而新造車二哥從去年10月開始推出10萬出頭的車型,這些情況都凸顯出電動汽車企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只好通過下探中低端市場求生存。
此外電動汽車企業的最大賣點之一的智駕也在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后,被應急管理部和工信部點名,由此如今的智駕技術得如實告知消費者,屬于L2級別的就是輔助駕駛,需要人為干預,時刻握緊方向盤,不應繼續夸大宣傳智駕技術。
這些都讓電動汽車企業很難再達到去年的巔峰,甚至他們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燃油車企業的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空間,畢竟去年以來已有多家新造車陷入困境,生存危機正在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