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省油、耐用、可靠”這三個詞放在一起。
第一時間,我們可能都會想到——豐田汽車。
但有意思的是,真到了掏錢買車那一刻,卻有不少人,悄悄把目光投向了“大眾”。
而且不光是年輕人,連一些開了幾十年車的“老司機”,也開始倒戈。
譬如數據顯示——
2024年,大眾品牌在華總銷量超過了290萬輛,而豐田呢?只有155萬輛的樣子!
這就讓人犯嘀咕了:
一個出了名“開不壞”,一個卻總被吐槽“修不起”——為啥不是豐田一邊倒地贏?
答案,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談及這個話題,咱們不妨先搞清楚:豐田和大眾,究竟哪兒不一樣?
這對于我們理解這個問題,會有巨大的幫助。
先說豐田汽車。
它家的車型,大多數采用的是自然吸氣發動機+CVT變速箱的組合。
高配車型則會再加上一臺電動機,配合E-CVT變速箱——
馬力大幅提升,油耗進一步降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雙擎”。
這套系統確實成熟,也確實穩定。
但也不是沒有問題——顆粒捕捉器容易堵塞、剎車調校偏軟、整車價格偏高,都是客觀存在的槽點。
當然,貴也不是沒有理由。
畢竟,這套混動系統已經打磨了十幾年,穩定性和可靠性,經過了時間的考驗。
說白了,如果你只是想開個車,按時保養,不想學習什么修車知識,那豐田確實是一個“省事”的選擇。
不過,也不能說豐田就“永遠不壞”了。
近年來CVT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個別車型的故障率也在悄悄上升——只是還沒到“雙離合”那個級別而已。
再說省油,豐田過去確實領先,但如今這個優勢也在慢慢被削弱。
因為渦輪增壓技術、雙離合變速箱的普及,已經讓不少油車的油耗表現,優于豐田傳統的部分車型了。
并不像過去那樣,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當然,到混動領域就不一樣了。
得益于動能回收和電機的加持,油車再怎么省,也比不上豐田成熟的混動技術。
但有利也有弊,成熟的對面,就是保守。
保守到直至如今,豐田的動力系統都還很羸弱——零百加速慘不忍睹,操控方面非常普通。
再說大眾。
如果說豐田是“穩定壓倒一切”,那大眾就是典型的“敢賭,敢卷,敢翻車”。
在動力系統上,大眾是另一個極端。
低端車型大量采用干式雙離合變速箱,中端用濕式雙離合,高端則是采埃孚的AT變速箱,全系基本都搭配渦輪增壓發動機。
這套組合的優點非常明顯:
動力響應快,加速更直接,尤其在城市通勤時踩一腳就走,開起來爽快;
渦輪介入時間短,扭矩釋放早,起步提速比豐田那套“慢吞吞”的CVT更有勁;
工況調校激進,部分車的賬面油耗甚至低于豐田的自吸車型。
但問題也擺在那兒——干式雙離合的通病很真實:低速頓挫、熱衰減、壽命短。
很多人開個六七年、跑到八九萬公里,就得開始琢磨修不修、值不值得修的問題。
所以大眾的標簽很明確:動力好、操控強、駕駛感受好,但可靠性一般。
聽上去似乎各有千秋,但為什么更多人偏偏喜歡“大眾”呢?
很核心的原因,其實就一個詞:“懂人”。
譬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眾就在琢磨——“中國人到底想要什么樣的車?”
從最早的桑塔納開始,考慮到早期的中國道路一般,就故意加高了底盤,提高了通過性;
考慮到中國人對舒適性要求高,后來還加長了軸距…
說白了,就是親近中國人,研究中國人。
而這種“做特供、懂本地、拼誠意”的傳統,直到今天都還在延續。
你想要加長軸距?行,速騰、邁騰統統給你加。
你覺得隔音差?行,新款馬上換更厚的玻璃和更多隔音棉;
你覺得配置太摳?那就在中低配里加些東西。
一句話,大眾是你一抱怨,它就能給出反饋的那種品牌。
而豐田呢?
它的理念一向是“全球統一標準”。
車型是全球車型,動力系統是全球系統,內飾也是全球統一風格。
換句話說:你愛買不買,我不改。
也正因如此,自然就賣不過大眾了。
同時,人家大眾也不是吃素的——
本身底盤操控就很好,現在空間、配置、內飾還上去了!
你豐田還在吃老本,怎么可能玩得贏大眾呢?
總的來看就是,買車這件事,從來不只是“技術選項”,更是一種“人性判斷”。
有的人圖穩定,有的人圖體驗;
有的品牌堅守標準,有的品牌靠近市場。
誰對誰錯,不重要,但很現實的一點是——站在用戶這邊的,往往就能贏得市場。
大眾之所以能獲得更多人的青睞,其實就是做好了這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