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編輯:瑾凡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后方可轉載!
5月16日起
12類耗材執行新價!
近日,江西省醫療保障局發布了《關于做好外周血管介入類等三批次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執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自2025年5月16日零時起,全省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和駐贛軍隊醫療機構將執行外周血管介入類等三批次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
01
品種范圍:
1.(甘肅牽頭)外周血管介入類等三批次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采購品種涵蓋微導管、栓塞微球、微導絲、明膠海綿、栓塞膠、栓塞微球等五類醫用耗材。
2.(河北牽頭)外周血管介入類等三批次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采購品種涵蓋顱內球囊擴張導管、外周血管球囊擴張導管、外周血管介入導引通路、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等四類醫用耗材。
3.三明采購聯盟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采購品種涵蓋一次性使用氣管插管、一次性使用活體取樣鉗/活檢鉗、一次性使用熱活檢鉗等三類醫用耗材。
02
采購周期:
本次三批次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周期均為2年。第一年采購周期自2025年5月16日至2026年5月15日。
03
采購量:
協議采購量為各醫療機構與中選產品生產企業簽訂的協議采購量。
點擊下方公眾號名片
后臺回復“428”
查看江西省《關于做好外周血管介入類等三批次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執行工作的通知》具體采購量。
《通知》還提出了醫療機構需優先采購和使用中選產品,中選產品醫保支付標準按照有關規定和中選價格確定。中選產品的采購貨款實行醫保基金與供貨企業直接結算,各設區市醫保部門要加強動態監測分析等要求。
外周集采密集落地
市場格局加速生變
曾幾何時,外周介入領域還處于集采“安全區”,然而,自去年起,這一局面被徹底打破——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與人工耳蝸一同被納入第五批耗材國家集采品種目錄,自此,外周介入耗材集采的大幕正式拉開。
從國家層面的集中采購,到部分地區組織的聯盟采購行動,外周血管支架、顱內支架、取栓支架、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等外周介入領域的多款產品,價格應聲而落。
在第五批高值耗材國采中,外周血管支架最低中標價僅為2280元,降幅超過50%。
由甘肅牽頭,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等24個省組成的省際采購聯盟,共有44家企業124個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產品平均價格降幅達到62.21%
由河北牽頭的血管介入聯盟集采,由于未設置“保底中標”的兜底機制,導致降幅更為驚人。外周動脈血管球囊擴張導管導絲直徑0.018英寸產品組中,限價2630元,波科報價399元,降幅85%;外周動脈血管球囊擴張導管導絲直徑0.035英寸組中,限價2570元,波科報價349元,降幅高達86%。
不僅如此,在全國聯采與省際聯盟集采的雙重作用輻射下,即便是非集采產品,也很難逃國家的價格監管。
例如去年8月,國家醫保局曾向微創心脈Castor胸主動脈覆膜支架及輸送系統發布價格問詢函,之后心脈醫療主動將該系列產品降價40%起步,其他廠商同類產品應聲同步降價。
毫無疑問,外周血管介入領域正在掀起一場大范圍的價格“風暴”。我國外周介入市場規模將急劇收縮,市場格局有望在這一系列變革中被重塑。
國產品牌市場機遇已至
外周介入創新產品加速落地!
但同時,外周介入集采的推進,也為國產醫療器械品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一方面,由于外周介入領域中許多疾病屬于非致死性,其手術滲透率一直較低,集采“砍價”勢必會帶來手術量的增長,進而推動市場高速擴容。
依據 QYResearch 的調研數據,2023 年中國外周血管介入占全球市場 9.74%(約 67.5 億元人民幣),雖占比小,但預計未來六年復合增長率達 1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我國外周介入市場一直由外資企業主導,國產市占率較低,某些部分品類的國產率甚至不到 5%,像外周血栓抽吸導管、血管閉合器、外周栓塞彈簧圈等眾多產品,基本上都被海外品牌壟斷,國產企業的增長潛力和空間極為可觀。
而想要抓住這一機遇,技術創新無疑是關鍵“利器”,近年來國內品牌也在該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例如,先瑞達推出了全球首款針對膝下動脈疾病的藥物球囊,其在治療膝下動脈病變方面具有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等顯著優勢。
先健醫療旗下子公司元心科技推出了專為腘下動脈病變量身打造的IBS Titan?可吸收藥物洗脫外周支架系統,是全球首款以鐵基為主體材料的全降解血管支架,不僅在歐洲成功完成首次臨床入組,并已提交歐盟CE注冊申請,更獲得美國FDA“同情使用”批準,彰顯了國產企業的創新實力。
近期,暢德醫療自主研發的EF-Lumber?外周藥物洗脫支架,以及臻億醫療自主研發的外周動脈覆膜支架系統PV-Linc?,也陸續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有望加速上市進程。
總的來說,盡管我國在外周介入領域起步較晚,但在集采的助推下,國產替代的浪潮已然掀起,國產力量正以銳不可當之勢崛起。未來,國產醫療器械品牌有望在外周介入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為全球醫療健康事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注: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本文中對官方政策的相關解讀,僅代表本平臺觀點,內容以官方文件為準。如有平臺轉載本篇文章,須自行對該篇文章負責,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不對轉載引起的二次傳播影響負責,轉載請后臺聯系編輯。
一臺設備,即是一個“可移動的病理科”
縣域病理科深度共建新產品—【直播預告】
【病理檢驗新市場交流1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