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覺風光燠,徐看樹色稠”。
今天13時57分
我們將迎來立夏節氣
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
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進入立夏,
日照增加、氣溫漸升、雷雨增多,
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
農諺有“春爭日,夏爭時”的說法。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此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
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
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因此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立夏過后的廣州,
溫度適宜,
風景旖旎動人,
非常適合與家人一同出行,
今天,一起來黃埔區看看吧~
PART.01
Y194(黃麻路)線路
線路詳情:長嶺國家登山步道線路→黃麻村→天鹿湖森林公園
路線長度:7-8公里
所需時間:預計3小時
適合人群:老少皆宜
路線主題:親子休閑
途經景點
● 長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
長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是廣東省首條國家登山步道,登山步道集竹林雅韻、潺潺小溪與碧波水庫于一身,是逃離酷暑、尋覓清涼的理想之地。
長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溯溪
這里不僅有多樣化的登山和健身體驗,還融合了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可以欣賞到壯麗的山水風光,還可以在溪流間玩水玩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 黃麻村
清朝乾隆年間,一批客家人遷徙至黃麻村建村立業,村道兩旁的彩繪墻展示著村落數百年來積攢的故事,展示了黃麻先民辛勤勞作的精神。
隨后,還可以在黃埔品嘗當地頂流美食,例如計劃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井燒鵝、散發荔枝木香氣的燒排骨、熱氣沸騰的鵝湯糍等等。
黃麻村
PART.02
麥村石牙頂天坑環線
線路詳情:麥村 → 石牙頂天坑 → 麥村
路線長度:2-3公里
所需時間:預計1小時
適合人群:老少皆宜
路線主題:親子休閑
線路特點
麥村石牙頂天坑環線是一條短程輕量級徒步路線,全程僅約2-3公里,環繞風景如畫的麥村自然生態區展開,沿途多為鄉村小徑與林間山路,林蔭遮蔽,空氣清新,老少皆宜,適合家庭親子出行或日常休閑放松。
途經景點
● 麥村
麥村位于黃埔區新龍鎮東南部,是廣州東部一個具有獨特客家風情的美麗鄉村。麥村周邊自然環境優美,擁有稻田、花海和著名的石牙頂天坑等自然景觀。
● 石牙頂天坑
石牙頂天坑被稱為“廣州第二滴藍色眼淚”。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小仙女在廣州流下了兩滴珍貴的“眼淚”,一滴落在了六片山,另外一滴則落在了石牙頂天坑,變成了一個絕美的小湖泊。
PART.03
嶺頭茶園-稻田小環線
線路詳情:黃埔紅嶺頭紅茶創意園 → 嶺頭村村口廣場 → 清風茶園 → 觀景臺 → 稻田基地 → 黃埔紅嶺頭紅茶創意園
路線長度:5公里
所需時間:預計2-3小時
適合人群:老少皆宜
路線主題:親子休閑
線路特點
線路累計爬升約150米。主要地形為石子路,水泥路,坡度較緩。黃埔紅嶺頭紅茶創意園有洗手間,飲料販賣機,餐廳及咖啡廳。徒步結束后,可以在茶園內的茶文化中心品茶,或在附近的稻田、露營地休閑。
△嶺頭茶園 李劍鋒 攝
途經景點
● 黃埔紅嶺頭紅茶創意園
這里是廣州市城區海拔最高的茶園,擁有超900畝紅茶資源和超800畝農園。
△嶺頭茶園 李劍鋒 攝
● 嶺頭村廣場
村口廣場保留了明代建筑“富國別墅”、老祠堂和舊書塾,充滿歷史氣息。
● 清風茶園
茶園內空氣清新,適合觀賞拍照,還可以體驗采茶、品茶,感受嶺南茶文化。
● 觀景臺
位于海拔384米的嶺頭山,視野開闊,可以俯瞰茶園、稻田和周邊自然風光,是絕佳的拍照點。
● 稻田基地
沿途經過的稻田在不同季節呈現出不同的景觀,是嶺南鄉村的典型風貌。
來啦
嶺南二十四節氣
立夏遇上體重管理年
這個夏天一起瘦下來
立夏
立夏,我們正式告別春季,
進入夏季。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脾胃科主任吳宇金介紹,
中醫認為,
心對應夏,心氣通夏氣,
加上濕熱漸盛,
易出現心火亢盛、津液耗損、
濕邪困脾等問題,
因此,
養心防暑祛濕是立夏養生關鍵。
多做輕運動,有助升陽袪濕
吳宇金表示,入夏之后,多做一些輕運動,有助于升發陽氣、排汗排濕,如太極拳、八段錦、瑜伽、慢跑等。不過,運動養生應以“適度升陽,微汗為度”為原則,需避免大汗傷津。
立夏節氣里,清晨和傍晚是運動的最佳時段。清晨6-8時,太陽剛剛升起,空氣清新,此時可進行太極拳、八段錦、慢跑等輕運動,有助肝氣疏泄,激活心肺功能。傍晚17-19時,紫外線減弱,溫度也稍為下降,可以進行快走、瑜伽、游泳等運動,也有助身體袪濕。
如果工作繁忙運動時間有限,不妨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動作,來緩解一些入夏后的常見不適。比如:太極拳中的“云手”和“單鞭”,可疏通三焦經,緩解夏季胸悶,每日練習15-30分鐘為宜,八段錦中的“雙手托天理三焦”可升發陽氣,改善肩頸僵硬,“搖頭擺尾去心火”可清降心火,緩解煩躁失眠。建議每式各練習6-8次。
此外,
吳宇金提醒,
入夏后運動時建議特別注意以下5點:
①避免高溫下劇烈運動,易引起中暑,甚至誘發心梗。
②避免運動后吹冷風,及時擦干汗液換干衣。
③避免在低溫空調房內運動,低溫環境會導致毛孔閉合,濕毒難排,反增關節病風險。
④避免運動過后立刻洗冷水澡,冷水刺激使血管收縮,容易引發頭痛、感冒。
⑤運動后宜小口慢飲常溫淡鹽水,切忌猛灌冰水,以免出現腸胃腸痙攣疼痛。
睡好子午覺,袪暑氣安心火
吳宇金提醒,養心是立夏養生的關鍵,尤其建議把握好睡子午覺的好時機。所謂“子時深睡養肝膽,午間小憩心火安。夏日起居順天時,陰陽調和病不纏。”中醫認為,子時(23:00-1:00)膽經當令,陰氣最盛,此時深睡可助肝膽排毒,涵養初生陽氣;午時(11:00-13:00)心經當令,陽氣最盛,小憩20-30分鐘可平復心火,有助預防夏季心煩、中暑。
吳宇金認為,立夏也須重視精神調養,做到靜心戒怒,情志平和,保持心情舒暢,以避免心火過旺。她建議特別注意以下四點。
1.晨起可靜坐10分鐘,閉目觀想“綠蔭清泉”,配合深呼吸(吸氣4秒,呼氣6秒)。
2.多參與一些寧心安神的文體活動,如練習書法、插花、下棋、繪畫、釣魚等。
3.忌與他人激烈爭執。因為“怒則氣上”,容易引發頭痛、血壓升高。
4.忌長時間刷手機,以免加重眼干心煩癥狀。
推薦四道立夏茶湯方
吳宇金提醒,入夏后濕熱漸重,需要注重養心護心、清熱防暑、滋陰潤燥、健脾祛濕四方面,有養生需求的朋友,不妨適當多食以下相應食材調理。
1.養心護心類
紅棗、紅豆、桂圓可補心血、安神。苦瓜、蓮子心可清降心火。
2.清熱防暑類
冬瓜、黃瓜、綠豆、荷葉、薄荷、綠茶可清熱解暑。
3.滋陰潤燥類
銀耳、玉竹、沙參、麥冬、百合、烏梅可潤肺益胃生津,泥鰍、鴨肉可滋陰補虛。
4.健脾祛濕類
赤小豆、薏米、茯苓、扁豆、眉豆、山藥、芡實、陳皮可健脾祛濕開胃。
對應四個立夏養生重點,
她推薦了以下四道湯茶方:
1.鴨肉冬瓜湯
食材:冬瓜 500 克,鴨肉500克,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各50克,荷葉1張,陳皮5克。
做法:鴨肉、瘦肉洗凈切塊,冬瓜連皮洗凈切塊,荷葉洗凈剪成小塊。以上四味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滋陰養心,健脾利濕。
適用人群:戶外工作、運動后氣陰耗傷或受暑濕侵擾,而致汗多、口干舌燥、心煩氣躁、食欲不振、身體困重者。
2.蓮子百合四神養心湯
材料:鮮蓮子(帶芯)30克、百合20克、桂圓肉10克、茯苓15克、薏米20克、排骨300克、生姜3片。
做法:排骨焯水去血沫,薏米、茯苓提前浸泡30分鐘;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清水1.8L,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燉1.5小時;加少許鹽調味,撇去浮油即可。
功效:清心火、養心陰、祛暑濕。
適用人群:因為長期熬夜過多,出現心煩心悸、失眠多夢、口舌生瘡、夜間盜汗、手足心熱者。
3.茯苓薏米茶
材料: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懷山藥10克、赤小豆10克、芡實1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放進養生壺或者鍋里,加水800ml,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30分鐘,煮水代茶喝。
功效:健脾祛濕防暑
適用人群:平素脾虛濕重(尤其肥胖者),立夏后暑濕困脾而致昏沉思睡、頭重如裹、大便不成形或大便黏膩者。
4.姜棗桂圓茶
材料:帶皮生姜3片、去核紅棗3顆、桂圓3顆、紅糖10g
做法:將上述材料放進養生壺或者鍋里,加水800ml,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15~20分鐘,煮水代茶飲。
功效:溫中散寒、補氣養血、升陽排濕
適用人群:因久居空調房,出現鼻塞流清涕、食冷腹瀉胃痛、肩頸僵硬、經期冷痛者。
推薦三個應季保健穴位
1.養心穴位
內關穴
定位:腕橫紋上2寸(三橫指),兩筋之間。
用法:拇指按壓3分鐘,配合深呼吸,可緩解心悸、胸悶。
搭配:睡前配合神門穴按壓,可安神助眠。
2.祛濕要穴
陰陵泉:
定位: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
用法:拇指按壓3分鐘,或配合艾灸15分鐘,可健脾化濕,改善腹脹、腹瀉、水腫。
搭配:若痰濕較重,可配合豐隆穴按壓或刮痧(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中點,脛骨前緣外2橫指),加強化痰祛濕效果。
3.滋陰穴位
三陰交
定位:內踝尖上3寸(四橫指),脛骨后緣。
用法:拇指按壓3分鐘,或配合艾灸15分鐘,改善陰虛潮熱、失眠。
搭配:可配合太溪穴按壓或艾灸(內踝與跟腱間凹陷),加強滋腎陰、降虛火之力。
來源:廣州日報綜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