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意味著夏天開始,天氣越來越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大,加上雨水多,人體受外濕影響,最容易出現濕氣重,脾胃虛弱的癥狀。
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
夏天多喝湯既能滋補身體,也能及時補充身體所流失的水分,祛濕又健康。
今天,邀請到宏韻中醫施旭光主任,給大家分享3碗經典湯方,健脾祛濕,5月喝正合適!
1、四君子湯,補足元氣
做法:取人參片10克、白術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加三碗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燉30分鐘。
這個季節人體元氣容易不足,喝碗四君子湯能增強抵抗力。
人參負責補充元氣,白術幫助運化食物,茯苓負責排出濕氣,甘草調和脾胃,特別適合整天坐著不運動、三餐不規律的上班族。
如果經常感覺氣短乏力、吃飯不香,每周喝2-3次見效明顯。日常燉雞湯、排骨湯時加入這四味藥材,既能提升鮮味又增強滋補效果。
2、四物湯,調養氣血
做法:取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各8克,冷水下鍋煮20分鐘。
五月氣候多變,正是調理肝血的關鍵時期。
當歸補血又活血,川芎幫助氣血運行,白芍緩解肌肉緊張,熟地滋陰填精。
這道湯尤其適合面色暗沉、手腳發涼、月經后氣血虧虛的女性。月經結束后連續飲用三天,有助于補充氣血。
注意孕婦和經期量大的女性不適合飲用。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把熟地換成生地,或者加兩片陳皮幫助散熱。
3、四神湯,祛濕健脾胃
做法:茯苓、山藥、蓮子、芡實各15克,搭配豬肚或排骨燉湯。
潮濕悶熱的季節,很多人總覺得身體沉重像背著沙袋。這碗湯對付濕氣最管用,喝完渾身清爽,特別適合大便粘馬桶、舌苔厚膩有齒痕的人。
茯苓利水不傷正,山藥修復胃黏膜,蓮子安神助眠,芡實固護脾胃。四味食材配伍能溫和祛濕,改善舌苔厚膩、下肢浮腫等問題。
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先把食材打成粉,煮成米糊更好吸收。辦公室人群也可直接用養生壺煎煮代茶飲用。
真實門診案例分享
35歲伍女士長期飲食不規律,最近總胃脹反酸,舌苔厚膩有齒痕,辨證為脾胃虛弱證。
施旭光主任開方以四君子湯為基礎方,加上陳皮、砂仁增強理氣化濕功效,配合減少生冷油膩飲食。
服藥兩周胃脹明顯緩解,排便恢復規律,體重還下降3斤。
五月作為春夏交接的重要時段,人體新陳代謝逐漸旺盛。這3款經典湯方傳承千年,配伍簡單卻效果顯著。
趁著五月天氣轉暖,給身體打好基礎,整個夏天都能精神飽滿!但建議在使用前咨詢專業中醫,確保對癥用藥。
覺得有用記得點亮【在看】,分享給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