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釋放出可能會進行談判的信號,試圖為僵持已久的中美貿易關系注入緩和契機。
然而不到24小時,特朗普政府便以取消對華小額關稅豁免政策,以及宣布2026財年國防預算增加至1.01萬億美元作為回應,再度將全球經濟置于不確定性旋渦之中。
這場“閃電變臉”背后,折射出美國政治算計與大國博弈的深層邏輯,既撕開了所謂"談判誠意"的虛偽面紗,也暴露出貿易戰本質,一場以經濟為籌碼的權力較量。
談判信號的戲劇性轉折
中國商務部于5月2日表態“評估中美談判可能性”,強調美方需糾正錯誤立場并展現誠意,為僵持的貿易關系提供潛在緩和空間,這一表態雖被視為中方對美方談判請求的積極回應,但仍是以雙方平等互惠為基礎。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中方這邊剛剛進行表態,美方那邊就進行戲劇性轉折的,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先是宣布了取消對華小額關稅豁免政策,后又宣布2026財年1.01萬億美元軍費預算。
這項政策中的軍費預算,較上年相比,不僅直接增長了13%,其中導彈防御、核武庫升級、無人機軍備等項目明確針對中國,此舉與談判信號形成鮮明反差,也被美媒批評為“精神分裂式政策”。
特朗普政府這樣的政策看似突然,但本質上依然是在上演的"左手橄欖枝、右手狼牙棒"戲碼,這也早已成為其對華策略的固有邏輯。
同時在這其中,特朗普政府提出1.01萬億美元的軍費,數字看似足夠多也足夠唬人,但是這項政策卻實實在在的忽略了美國此刻所面臨著的困境,這萬億軍費究竟由誰來買單?
美國自家債臺高筑,已超36萬億美元,每年光是還利息,就快趕上這筆軍費了,這意味著,多花的每一分軍費,要么靠借新債,要么就得從醫療、教育這些民生項目里擠。
同時美國國內經濟也不省心,第一季度GDP意外縮水,通脹率高懸,不少地方都有民眾上街表達不滿,這種時候,把天文數字砸向軍工復合體,難免不讓人多想。
這更像是在內部壓力大時,對外秀肌肉轉移視線,同時也安撫了那些靠訂單吃飯的大公司,就比如現在這個消息一出來,洛克希德·馬丁這些軍火巨頭的股票應聲上漲。
F-35戰機單價超過八千萬美元,B-21轟炸機項目更是預算一路狂飆,但是這些錢雖然是花出去了,效率如何?能不能真的轉化為戰場優勢?這些都是問號。
歷史上,不是沒有國家因為過度投入軍備競賽,最終拖垮了自己,蘇聯當年軍費一度占GDP超過15%,結局眾所周知,而美國如今這么做,究竟是不是在重蹈覆轍,我們也尤未可知。
以韌性拆解“關稅訛詐”
回顧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時期,特朗普政府曾多次上演“變臉”戲碼,一邊聲稱希望談判,一邊加碼關稅制裁,中國商務部彼時明確回應:“誠意是談判的前提”,并堅持“糾錯為先”的原則。
最終美方關稅政策反噬其國內民生,民眾抗議浪潮助推共和黨內部分裂,印證了中方“以靜制動”的戰略有效性。
現在再次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國這邊的反應,則顯得相當沉穩,沒有立馬跟進宣布也要砸萬億,而是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更注重長遠布局,在經濟和規則層面上進行應對。
面對美方反復無常,中國展現“以柔克剛”的戰略智慧,對美貿易依賴度降至12%,通過RCEP深化與東盟、歐盟合作,構建“去美國化”供應鏈。
現在中國芯片自給率提升至35%,新能源技術突破削弱制裁效力,國產替代降低外部風險,直接實現了產業的自主突圍。
對于美國揮舞的關稅大棒,中國就依據WTO規則去申訴,還聯合了幾十個國家共同發聲,在國際法理上爭取主動,這叫按規矩出牌。
同時經濟上也在“強身健體”,降低對外依賴,比如在稀土這個戰略資源上做文章,現代高精尖武器,從F-35到導彈系統,都離不開稀土,而中國掌握著全球大部分精煉產能,這本身就是一種潛在的制衡力量。
進一步看,中國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興產業,并通過RCEP這類區域自貿協定,拓展東盟等多元化市場。
有分析指出,對美貿易的依賴度已顯著下降,這意味著,對方想打貿易牌,威力不像以前那么大了。
同時中國國防力量的持續建設也是關鍵,這些年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步伐不慢,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殲-20隱形戰機、055型萬噸大驅等新裝備陸續服役,海軍艦艇也更頻繁地出現在遠海。
全球秩序的重構
這場棋盤兩端的較量,影響絕不止于中美之間。全世界都在觀察,也在調整自己的站位。
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是,美國的傳統盟友似乎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盤,日本在短時間內凈賣出大量美國國債,動作不算小。
歐洲雖然與美國關系密切,但在對華政策上,明確表示要避免“脫鉤”,更看重自身經濟利益,甚至在中東,沙特也開始在部分石油交易中接受人民幣結算。
這些動作,單個看或許尋常,但匯集起來,卻折射出世界對美元地位、對美國主導的單極秩序的看法,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有報道稱,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已跌破六成,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探索雙邊貿易中使用本幣結算,這就像大廈的基石,雖未坍塌,卻已開始松動。
現在國際舞臺中,新的力量格局也在悄然形成,金磚國家的經濟體量據說已超過了G7,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盡管伴隨爭議,卻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另一種發展選擇。
種種跡象顯示,世界格局正經歷深刻而復雜的變化,美國雖然依然是全球最強國家,但其相對影響力下降,單極獨大的時代或許真的漸行漸遠,中國也在全球治理中,嘗試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特朗普政府的萬億軍費,更像是在用蠻力,試圖拽住一個正在變化的時代,歷史的車輪,很少因為單純的武力炫耀而停下腳步。那些懂得順應大勢、修煉內功、開放合作的力量,或許才能在未來的棋局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結語
萬億軍費計劃看似威懾,實為美國焦慮的終極投射,中國以“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定力,印證真正的強國無需武力炫耀。
當華盛頓沉迷于軍備競賽透支未來,北京正以高質量發展書寫新規則,這場博弈終將證明,歷史的浪潮,終將拍碎虛張聲勢的炮艦政策于多極化的沙灘之上。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