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婚前情投意合,并且順利結婚的人非薛蟠和夏金桂莫屬,二人本來可以相親相愛,卻因為種種原因,鬧得家宅不寧,二人都后湖結婚。
潤楊此前已經寫了7篇薛蟠為何搞不定夏金桂。今天是這篇系列文章的第八篇。也是結局篇。文章是結局了,但是生活永遠無法結局,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薛蟠和夏金桂這樣的婚姻。本以為天長地久,婚后卻一地雞毛。希望我們以薛蟠和夏金桂的婚姻為鑒,過好自己的生活。
薛蟠無法駕馭夏金桂這一文學現象,絕非簡單的"悍婦制夫"的市井故事,而是曹雪芹精心設計的一幅封建家族全面沒落的縮影。
通過這對夫妻關系的多維分析,我們可以窺見《紅樓夢》所揭示的封建社會晚期深層次的制度危機與文化矛盾。
從個人層面看,薛蟠的失敗首先源于他性格與能力的全面缺陷。
作為薛家獨子,他本應承擔起振興家族的重任,卻因母親的溺愛而成長為一個既無才學又無德行的紈绔子弟。他的"霸王"姿態只是一種虛張聲勢,一旦遇到真正的強者便原形畢露。
相較之下,夏金桂雖同樣被家庭嬌慣,卻因商業家庭的熏陶而具備了實際經營能力和強烈的自主意識。
這種能力鴻溝決定了薛蟠在婚姻博弈中必然處于下風,也反映了封建教育在培養合格繼承人方面的失敗。
從家庭層面看,薛家作為一個逐漸衰落的家庭,其內部權力結構已出現嚴重問題。
薛姨媽作為家長軟弱無能,既不能正確教育兒子,也無法有效約束媳婦;薛寶釵雖有才干,卻因性別限制無法直接主持家業;薛蟠作為法定繼承人則完全不合格。
薛家繼承人的短板,也是其他四大家族的問題。即:封建家庭制度在繼承人培養和權力交接方面的系統性危機。
相較之下,夏家雖也是寡母獨女,卻因商業家庭的實際需求而形成了更為高效的家庭管理模式,這種對比極具諷刺意味。
薛家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管家人。如果薛姨媽退居二線,讓夏金桂來管家,也許能開創一種新局面。也許夏金桂是第二個夏母。然而,薛姨媽和薛寶釵不信任夏金桂,堅決不放權,導致夏金桂胡攪蠻纏。
賈金桂胡攪蠻纏,薛家母女就更不敢放手交權。薛家的怪圈就這樣一環套著一環,無法解套。
從社會經濟層面看,薛蟠的失敗,象征著封建世襲特權在新興商業資本面前的潰敗。
薛家的地位主要建立在世襲的皇商身份和四大家族的人脈網絡上,而夏家的實力即有世襲的皇商身份,有有其壟斷性的商業經營和實際財富積累。
當這兩種力量在婚姻中直接碰撞時,實際經濟力量戰勝了虛名和特權,這正是封建社會晚期社會力量對比變化的真實寫照。薛蟠無法"搞定"夏金桂的深層原因在于:在一個商業日益重要的時代,僅靠世襲身份而無實際能力者終將被淘汰。
從文化價值層面看,這對夫妻的沖突代表了封建禮教與新興個人主義之間的深刻矛盾。
夏金桂對"三從四德"的蔑視和對個人欲望的放縱,雖然以極端形式表現,卻預示著傳統價值體系的松動和個人意識的覺醒。薛蟠一方面無法維護傳統禮教權威,另一方面又不能理解新興價值觀念,這種文化失位使他在價值觀沖突中完全喪失了話語權。這也暗示著封建文化秩序在面對社會變革時的無力感。
《紅樓夢》通過薛蟠與夏金桂的婚姻悲劇,完成了對封建家族沒落命運的多層次揭示。薛蟠的每一次退讓、逃避和失敗,都是封建制度弊病的具體呈現;夏金桂的每一次進攻、掠奪和勝利,都是新興社會力量的象征性表達。
這種個人命運與社會變遷的緊密關聯,正是《紅樓夢》作為偉大現實主義作品的深刻之處。
薛蟠無法"搞定"夏金桂這一現象給我們的啟示是:封建制度的沒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個人、家庭、社會、經濟、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一種制度難以培育出合乎標準的繼承者,當傳統的權力架構喪失了調控的能力,當經濟的基礎發生了本質性的轉變,當價值的體系遭受了全方位的挑戰之際,這個制度的坍塌也就演變為歷史的必然趨勢。
薛蟠的婚姻失敗,不過是這個大趨勢下的一個生動注腳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