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南鄉子》中寫道:
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占得人間一味愚。
我見過許許多多“聰明”的人,處處走捷徑,事事占便宜。
看似走得快一點,但往往走不遠;有時候相反,人“笨”一點,走的慢一點,倒是能夠走得遠一點。
聰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只有愚蠢的人還在耍小聰明。
摒棄聰明,智者守愚
笨,不是“蠢”,我更愿意理解為“大智若愚”。
晚晴名臣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就是“尚拙”,簡單來說,就是以笨拙為上品。他所帶領的“湘軍”,從不主動攻擊敵軍,只干兩件事:行軍和扎營。
軍隊每向前行進一小段,就開始挖溝、筑墻,把自己圍起來。然后繼續前進、挖溝、筑墻。湘軍打仗十幾年,想來能力不亞于一支建筑隊了。
就是這種“每向前拱一步,就結一次營寨”的笨功夫,硬生生消滅了來勢洶洶的太平天國。
且不談雙方哪方正義,總之,笨功夫贏了。正如他所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笨”到極點,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肯下笨功夫的人,更容易造就“真功夫”。
大智若愚,抱樸守拙
這讓我想起來“工匠精神”。
擁有工匠精神的人,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對制造過程一絲不茍,對完美孜孜以求,獨守一隅,安心做事。
大國工匠們只跟自己較勁,用看似笨拙的方法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日復一日的耐心耕耘。
工匠精神從瑞士制表匠上可窺一二。瑞士制表匠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表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因此塊塊皆精品,譽滿天下,暢銷世界。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大火,不是偶然,正是國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對看似笨拙的“工匠精神”一種高度認可。
胡適說:這世上聰明的人很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的只是少數人。
“笨”看起來蠢,其實是最聰明的;“拙”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為這是扎扎實實的成功,不留遺弊。
聰明太甚,機關算盡
且看三國時候的楊修,不懂藏拙,四十四歲便一命嗚呼。雖然教得曹植策略,曉得曹操心思,但卻是一個實打實的“蠢人”。
《紅樓夢》中有句人盡皆知的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臺灣作家李敖說過:笨人做不了最笨的事,都是聰明人做的。這倒是印證了民間那句:傻人有傻福。
耍小聰明的人百般算計,以為眾人皆醉,唯他獨醒,占盡便宜,出盡風頭。
反觀守拙之人,看似愚笨,卻以其厚道,踏實,肯吃苦,能容人被稱作是人間正道。
在《一句頂一萬句》中,劉震云寫過一句話: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涌,淹死了許多人,叫聰明。
懂得偷懶走捷徑糊弄過去,都是小聰明。聰明過了頭,那就是蠢。要想成功,要有大聰明。
大聰明是什么?就是懂得下笨功夫。
收起我們的“小聰明”,多下點“笨功夫”,成就“大格局”!
您的企業生產效率是否低下?品質管理總是失控?
您的企業是否有出現生產計劃難以執行的現象?
您企業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支持企業流程自動化運轉?
您企業的供應鏈是否順暢?生產周期是否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
您企業的薪酬結構是否合理?績效考核是否合適?激勵效果到底如何?
這里有一套完整的精益化管理解決方案,關注服裝精益智能制造俱樂部,我們可以幫助您從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精益企業!
— THE END —
免責聲明
此文和圖片轉載或改編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不愿轉載,請通知我們予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