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疲勞、饑餓時會出現手抖、頭搖等震顫癥狀,西醫多診斷為"特發性震顫"。而從中醫視角看,這類問題往往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就從一則真實案例入手,解析中醫調治震顫的獨特思路。
病例實錄:
32歲的張先生,近五年來頭部不自主晃動,尤其在緊張、加班后癥狀加劇。伴隨食欲減退、飯后腹脹、大便不成形,整個人倦怠乏力,面色發黃。舌淡苔白膩,脈象細弱無力。
病機分析:
此癥屬典型"本虛標實"之證:
- 脾胃虛弱為本:運化失職導致氣血生化不足,出現食少、腹脹、便溏等癥
- 肝風內動為標:氣血不能濡養筋脈,肝失所養而虛風內動,故見震顫
- 痰濕兼夾為患:脾虛生濕,痰濕阻滯經絡,加重肢體抖動
治療策略:
采用"健脾益氣治其本,熄風通絡治其標"的治法,分三步走:
- 重建脾胃功能:以(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為基礎,恢復氣血生化之源
- 柔肝熄風止顫:配伍當歸、白芍滋養肝血,鉤藤、天麻平抑肝風
- 升清通絡增效:佐以葛根升發清陽,黃芪補益宗氣,陳皮理氣化濕
療效追蹤:
治療一月后,患者頭部晃動頻率明顯減少,消化功能改善。連續調理四月,震顫基本消失,工作效率顯著提高,隨訪半年未復發。
日常調護建議:
- 飲食規律,少食多餐,避免生冷油膩
- 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 練習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式
- 每日按揉足三里、合谷穴各5分鐘
中醫強調"治顫先調脾",通過系統調理往往能取得滿意療效。但需注意,震顫病因復雜,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對于長期不愈的震顫,配合針灸、導引等綜合療法效果更佳。#特發性震顫#手抖#頭抖#田衛東醫生
(注:文中方劑需根據個體差異調整,請勿盲目套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