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一直以來都是提倡的。勤儉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勤,代表勤勞,代表努力。
一個是儉,代表節(jié)約,不浪費。浪費肯定不好,但過度的儉也不見得就能發(fā)達。
不管是上班還是經商,勤我覺得是應該的,天天睡到太陽曬屁股都不愿起來,這肯定不行。
而儉就要看情況了,不肯付出,不肯投入過度的儉這是有害的。不管你是投資上的投入,還是學習上的投入都一樣。
我認識一位老板,60后,沒讀過幾年書,他在80年代中后期就開始做不銹鋼門業(yè)生意。
他說他那時踩自行車由高州到湛江販一個不銹鋼門回來能賺800塊錢,高州到湛江120公里。
他的理念是這樣,他說如果手上有100塊錢,他鐵定不會花,因為他覺得100塊花得不爽。
他一定要將手里這100塊錢變成一萬塊錢才去花,這樣花起來才有味道,80年代有個詞有萬元戶……
當然,他后來不止萬元戶,算是發(fā)達的大老板了。
拋開命不說,就憑他這種100塊錢花得不爽非要花一萬塊錢思維,他已具備了發(fā)達的基本要素。
這個人勤就肯定是勤的了,你說他儉吧,這個就要看你怎看了。因為他手上有100塊錢時他也不肯花,但他肯拿去投資。
如果他也象那些儉得不舍得花一分錢的人那樣,那后來的過億身家就沒他什么事了。
當他后來發(fā)達了之后,他也做到了之前所說的花錢就要花到爽,整天全身上下都是名牌。
衣報你別指望他在本地買,最近也得去香港,平日小三、四、五、六、七…月月都不同。當然,這種生活我不提倡??!
但我們要先搞清楚自己儉的目的是什么,有些人儉純粹就是舍不得,對未來有較強的恐懼感,覺得身上沒點積蓄心里就不踏實。
這種思維命好的人最多也就是不窮,想富那是不行的……
但大家也不要忘記,當你手里還沒有100塊錢的時候,你這時是需要儉的,否則你沒辦法積累到資本,沒有資本你就不能以錢來生錢。
不能以錢來生錢,那就只能等有那種好命、好運式的一夜暴富了,但這種命這種運是不多的,這種想法不適合我們普通人。
最適合我們普通人的就是先以儉來積累到一定的資本,然后了解自己的命適合以什么樣的方式,在什么時間點來以錢生錢!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用,就轉發(fā)出去讓更多的朋友學習吧!
作者文超良,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