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黃世仁”陳強提著兩瓶好酒,來到“喜兒”田華家,求田華,“田華啊,你把我兒子陳佩斯收了吧,我們實在是走投無路了。”
陳佩斯后來在接受采訪時說,五六十年代,父親陳強的工資就達到了驚人的250元,自己一家老小吃喝無憂,陳佩斯更是活的無憂無慮,怎么到了陳強口中,就變成了走投無路了呢?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陳強一家被下放到內蒙古,內蒙古黃沙漫天,條件艱苦,陳強的演藝事業也被迫中斷,當時,陳佩斯已經不小,陳強看著兒子“不學無術”的模樣很是惆悵。
“一天到晚沒個正形,若是有個一技之長也好啊,至少以后能混口飯吃!”
陳強最擔心的便是兒子陳佩斯,可當時的內蒙古怎么能與首都北京的發展相提并論呢?況且,陳強對兒子也存在一些誤解,殊不知正是自己的原因才導致了兒子遞交八一廠的申請沒有通過。
陳強在50年代就差不多實現了經濟自由,作為一名演員,他飾演的反派人物深入人心,以至于人們看到他就會不由自主想到影視劇《白毛女》中那個惡貫滿盈的“黃世仁”。
正是憑借著塑造的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陳強養活一家老小綽綽有余,這也與陳佩斯后續接受采訪時說出的話一致。
前前后后,陳強塑造了多個“反派”人物,成為了眾人心目中“真正的反派”,可以說,陳強這輩子也算是靠著反派謀生。
只是誰也沒想到,他塑造的反派角色竟然有朝一日成為了他們一家老小被下放的理由。
陳強一家被下放到內蒙古,當時的他心情頗為郁悶,而且兒子整日待在家中,陳強便對陳佩斯產生了誤解,對其十分埋怨。
殊不知,在陳強不知道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陳佩斯都在苦練演技,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有機會走他“老子”的老路。
只是因為父親的緣故,陳佩斯的努力付諸東流,八一廠直接就拒絕了他的申請,陳佩斯并未告知父親,陳強也是在一次偶然機會下得知的。
對此,陳強對兒子是十分愧疚的,希望可以為孩子博得一個好的未來,這是中國父母共同的心愿,那一夜,陳強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思考良久,陳強決定去求助一個人。
此人名叫田華,陳強與田華的相識正來源于電視劇《白毛女》,當時,陳強飾演“黃世仁”,而田華則飾演“喜兒”,二人因戲相識,頗有幾分交情。
為了兒子以后的出路,陳強決定求助田華,只是空著手去到底是不好,陳強便忍痛割愛,狠下心來,將自己收藏的兩瓶好酒當作禮物送給田華。
大門被敲響的那一瞬間,田華見到陳強有些意外,怔愣了一瞬,立刻將陳強請到了家中:“陳大哥,你來找我有什么事情?”
田華性格直爽,說話干脆,從來都是有事說事兒,也不喜歡拐彎抹角,陳強自然是心知肚明,既然田華打開天窗說亮話,自己也就直說吧。
“田華啊,你把我兒子收了吧,我們實在是走投無路了,若不是我,他也不至于來到內蒙古受這份罪,他想走演員這條路,但是沒人愿意收……”
說著說著,陳強竟然紅了眼眶,那一刻,陳強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一個想要讓兒子擁有一個好一點未來的父親。
田華本就與陳強有幾分交情,陳佩斯又算是田華看著長大的,她也知道陳佩斯足夠努力,只是缺少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和機會。
既然陳強已經“求”到自己跟前,自己何不給陳佩斯一個機會呢?說不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
抱著這個想法,田華決定給陳佩斯一個機會,這才讓陳佩斯順利進入了八一廠,起初,陳佩斯接到的只是一些小角色,但他也格外重視,十分努力。
然而,卻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陳強幫著兒子一同琢磨,后來發現,兒子長相頗有些喜感,正好喜劇演員比較缺少,何不另辟蹊徑呢?
在陳強的建議下,陳佩斯開始琢磨喜劇人物,后續,陳佩斯成功轉型,不僅出名,還成功登上了春晚這個大舞臺,為人們帶去了足夠多的歡聲笑語。
如今,陳佩斯塑造的一些喜劇角色依舊在人們的腦海中經久不衰,頗受追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