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老舍突然告別久居多年的老宅,拖家帶口地搬到了首都劇場附近居住。
朋友很納悶,問他為何如此折騰。
老舍笑著說:“我想離演員們近一點,這樣才能寫出更好的劇本?!?/p>
皇天不負有心人。
一次劇本改稿會上,有人隨口說道:“茶館是三教九流的聚集地,圍繞著這個地點,一定有很多故事可以寫。”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老舍深受啟發,昔日熟悉的面龐一個個在腦海里涌現。
他僅僅用時三個月,就創作出了話劇《茶館》。
《茶館》在首都劇院甫一上演后,便場場爆滿。
它以民國時的裕泰茶館為背景,演繹出一場場中年人的悲喜劇。
當中年危機撞上時代劇變,有人自甘墮落,有人自取滅亡,也有人逆風翻盤……
讀完這本書,令人不禁感慨:
中年人是最容易返貧的一群人,同時他們也是最輸不起的一群人。
要想守住多年來的積累,下面這三個公式或許能幫助到你。
劉麻子是裕泰茶館的???,一直在茶館附近說媒拉纖。
他老實本分,生活平淡安逸。
可隨著大量西方商品涌入中國市場,劉麻子的欲望也水漲船高。
有錢人都戴懷表,穿洋緞大衫,用打火機點雪茄。
劉麻子對這光鮮亮麗的打扮艷羨不已,于是用整整一年的收入也置辦了一套行頭。
等他來到茶館里,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聽著眾人的吹捧,他克制著心中的狂喜,嘴上直說“沒花多少銀子”。
要知道,欲望的閘門一旦打開,就如同傾瀉的洪水,再也收不回來了。
劉麻子的胃口越來越大,他不僅要喝好茶,還要開汽車,住洋房。
可他只是個媒人,恐怕得干上一百年,才能買得起汽車洋房。
在欲望的驅使下,劉麻子動起了歪腦筋。
他利用自己多年來積攢下的人緣,倒賣洋貨,從中賺取高額差價,狠狠賺了一筆。
不過,紙終究包不住火,大伙知道市價后,再也不愿意相信劉麻子了。
沒了人緣,就是沒了財路。
等劉麻子揮霍完這筆錢,他索性心一橫,干起了拐賣人口的勾當。
有一次,他在茶館里和一個男人討價還價。
“商品”是男人懷中的女孩,價格則是十兩銀子。
茶館掌柜好心制止:“你這樣會遭天譴的!”
劉麻子回擊道:“你知不知道,要是沒有我,她連飯都吃不上,更何談過上今后的好日子?!?/p>
說完,他一把搶過女孩,走出茶館。
隨后他以兩百兩銀子的價格,把女孩賣給了宮里的龐太監。
劉麻子得意洋洋,認為自己精明能干。
殊不知,掙來路不正的錢,并不是真本事。
被欲望所裹挾的人,遲早為欲望買單。
有一天,利益熏心的劉麻子再次來到茶館,和兩位軍人“商討生意”。
他還不知道,這兩人實際上是逃兵。
前來追捕的憲兵隊看見劉麻子與兩人相談甚歡,當即認定他也是逃兵。
面對黑黢黢的槍口,劉麻子一時之間百口莫辯,最終被憲兵隊槍斃。
管仲有言:“欲生于無度,邪生于無禁?!?/p>
人到中年,心里一定要有桿秤,平衡好欲望和能力。
當欲望大于能力,就容易走上歪路,在失控中墮入深淵。
不懂節制的人,不足以談智慧;不懂知足的人,不足以談幸福。
松二爺和常四爺同為八旗子弟,每個月都能從朝廷那領到俸祿。
他們不用為生計奔波,常常一同提著鳥籠來茶館里閑坐。
在茶客們眼中,兩人交情很好,性格差異卻很大。
相比于常四爺的節儉低調,松二爺時刻自詡為“體面人”:
他總是衣著考究,談吐風雅,還常常花自己的錢,擺平茶館里的紛爭。
一出完風頭,松二爺就說:“咱體面人不做寒磣事,大清國的金山銀山是花不完的!”
可僅僅幾年的光景,大清國說亡就亡了,八旗子弟也不復榮光。
常四爺很快就想明白了,沒有錢,貴族身份只是擺設。
于是,他放下身段,干起了體力活,每天一早就去街上擺攤賣菜。
松二爺則不慌不忙,仍然提著鳥籠四處閑逛,堅持著往日的貴族做派。
不過,如今沒了皇糧,他就只能坐吃山空。
常四爺知道好友拉不下面子,便勸他:“自食其力不丟人吶,你會寫會算,干點什么不能養活自己呢?”
松二爺卻根本聽不進去:“咱可是八旗子弟,怎么能跟平頭百姓干一樣的事!”
隨著手里的錢一點點見底,松二爺更在意別人的眼光了,生怕自己被從前的朋友瞧不起。
他強撐著點最好的茶,穿最好的衣服。
哪怕自己少吃點,也不能餓著自己籠中的黃鸝。
他覺得,只要黃鸝還在清脆婉轉地歌唱,自己就仍是個氣派的貴族。
可松二爺并不知道,他其實就像籠中的黃鸝。
有人供養,便八面威風;失去供養,連一頓飯都吃不上。
松二爺就這樣渾渾噩噩,活在過去的榮光里。
常四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次勸道:“你再繼續死要面子,遲早害了自己?!?/p>
他主動掏出一部分錢,打算接濟自己的好朋友。
松二爺連忙擺手,言辭激烈地拒絕了:“我哪怕餓死也是個貴族!”
誰都沒想到,他吃了上頓沒下頓,身子一天天虛弱下去,還真的活生生餓死了。
任正非說:“面子是無能者維護自己的盾牌。”
的確,弱者死守面子,強者能屈能伸。
中年人的清醒,就是放下無謂的面子,撐起生活的里子。
自食其力,兜里有錢,才是一個人最大的體面。
在王利發的努力經營下,裕泰茶館生意興隆、遠近聞名。
他本以為好生意會一直持續下去,可此時的茶館卻陷入了困局。
北京城時局動蕩,兵荒馬亂。
百姓們一沒了錢,許多商家也只能關門大吉。
王利發看著日漸蕭條的大堂,心里十分擔憂,他害怕祖宗的百年基業毀在自己手里。
于是,他決定向其他同行們取取經。
那些老掌柜們都勸王利發改走高端路線。
茶館本來主要服務的是普通百姓,可如今這世道,只有富人才有可能花閑錢喝茶。
所以,他們死磕茶葉品質,花大價錢裝修店面。
甚至還加班加點地培訓員工,以此來提高服務質量。
他們馬不停蹄地努力,以為自己做得足夠好,就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可惜,那些茶館的生意依舊慘淡。
王利發觀察許久,終于看出了癥結所在:
再好的舊式茶館也沒有出路了,如今的有錢人都愛洋貨!
王利發明確了戰略方向,便開始對裕泰茶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完全舍棄了舊式茶館的裝修:
首先扔掉傳統的長桌,換成小圓桌,鋪上淺綠色桌布。
再撤下墻上的“醉八仙”大畫和財神龕,貼上外國的風景畫和美人圖。
最后買來留聲機,放在大堂里播放戲曲。
于是,裕泰茶館成為了北京城第一家洋氣的茶館。
顧客們口口相傳,每天都有人慕名而來。
雖然客人沒有以前多,但來的多是有錢人。
他們出手闊綽,茶館的利潤不降反增。
王利發見自己走對了方向,便決定繼續開拓新業務。
他把茶館后院的大倉庫,改造成學生公寓。
再雇傭時髦的女招待,為學生提供西式餐食。
手下員工不解地問:“為什么只服務學生呢?”
王利發給員工算了一筆賬:“這年月,誰都不可靠!只有學生能夠按月交房租,畢竟家里不富裕根本上不了大學?!?/p>
事實證明,王利發的決策又對了。
最終,裕泰茶館成功轉型,沒有像其他茶館一樣被淘汰。
投資天才納瓦爾曾說:“99%的努力都是浪費,請專注于方向正確的1%?!?/p>
盲目的努力南轅北轍,正確的決策事半功倍。
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最值錢的能力都是判斷力。
持續觀察和思考,找準努力的方向,才能穩住自己的事業,挑起中年生活的重擔。
人到中年,最怕一夜返貧。
風雨半生,才有了穩定的生活;可一著不慎,就容易滿盤皆輸。
要想走好人生的下半程,你必須:
懂得知足,不放縱自己的欲望;
腳踏實地,不追逐空洞的面子;
精準決策,不一味地低頭蠻干。
正如巴菲特所說:“對于中年人,守住財富比創造財富難十倍?!?/p>
穩住自己的心態,守住自己的財富,你就是人生下半場的贏家。
作者 | 金白
主播 | 沙漠之狐,微博@狐貍愛CUC,公眾號:笙夜時間。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