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夏”。進入夏季,暑熱漸盛,人體胰島素分泌增加,更是控糖的好時節!
快來聽聽專家講解立夏節氣的養生要點,尤其糖尿病患者學習做好健康管理很關鍵哦~
醫學顧問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陶樂維 主任醫師
萬物蕃秀
陽氣升騰
《黃帝內經》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立夏,為夏季之始,日照漸長,氣溫攀升,雨水豐沛,自然界陽氣由春生轉為夏長,人體氣血亦外浮于表,新陳代謝加快。此時“心火當令”,易耗氣傷陰,加之暑熱初現,濕熱交蒸,易擾動人體陰陽平衡。
中醫養生注重“三因制宜”——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在立夏節氣,如何養生?
暑熱暑濕,健康挑戰
立夏后,氣溫不斷上升,要防暑熱暑濕,尤其血糖控制不佳者更要當心。
暑熱漸盛,虛火易升
在暑熱下,人容易虛火上升、口干舌燥,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現心煩失眠。
濕困中焦,運化失司
立夏后暑濕漸重,濕困脾胃,影響消化功能,容易出現腹脹、便溏、胃納不佳。
暑熱逼近,耗氣傷津
立夏時節,氣溫升高汗出增加,更易出現體虛疲乏,若不及時補水,易致津液虧損,加重口渴癥狀。
日常保健,記牢要點
飲食調攝:清補相宜,守中養陰
清火養陰,苦酸搭配
苦瓜、蓮心等苦味食材,苦味性寒,可清心火、解暑熱,適合夏季吃。
烏梅、山楂、蘆根,搭配甘草,煮水飲,能酸甘化陰,緩解口干舌燥,補充津液。
健脾和胃,甘淡利濕
冬瓜、絲瓜、薏米等,可健脾利濕,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糙米或雜糧,甘淡健脾,益氣和胃。
脾虛濕困者,可用山藥茯苓粥、薏米蓮子湯,既能健脾,又能祛濕。
控糖護陰,慎食防熱
避免肥甘厚味:
減少油炸、燒烤類食物,以防助濕生熱,加重血糖波動。
慎吃高糖熱性水果:
如荔枝、榴蓮等,易助火升糖,加重陰虛燥熱。
生活起居:夜臥早起,避暑存津
《黃帝內經》有云:“夜臥早起,無厭于日”,建議每晚23點前入睡,早晨6-7點起床,午間小憩30分鐘。
白天外出,避開正午烈日,戴遮陽帽、穿淺色衣物;居家,可懸掛竹簾、擺放綠植,降低室溫。
平時要注意補水,少量多次飲用淡竹葉茶、西洋參麥冬茶(西洋參3克+麥冬5克,開水燜泡15分鐘),既清熱,又益氣生津。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以防加重脾胃負擔。
情志調攝:靜心戒怒,疏泄有度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夏季心火易亢,可晨起練習“呵字訣”(吸氣默念“呵”字),深吸氣,慢呼氣,重復5-10次,可清心降火,緩解煩躁。
情緒平和,方能氣血調和,血糖平穩。
對于平素性情急躁者,可于傍晚散步時輕拍兩脅(肝經循行部位),每次3~5分鐘,有助于疏肝理氣,穩定情緒。
運動養生:緩形勿極,微汗為佳
選擇清晨(6-8點)或傍晚(17-19點),順應陽氣升發與收斂規律,適合打太極拳、八段錦等柔緩運動,或在林蔭道散步,以“微汗”為度。
運動前,可適量吃淮山羹、燕麥粥等低升糖指數食物,既補充能量,又可避免運動時發生低血糖。
運動后,及時擦干汗水,更換衣物,以防濕邪內侵。
運動還需遵循的原則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嵇康《養生論》有言:“夏月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不可以熱為熱。”
立夏養生,重在“清火不傷陽,滋陰不助濕”。再次提醒糖尿病患者,當順應天時,飲食清補相宜,起居避暑存津,情志戒躁守靜,運動緩形有節。
如此,方能借夏季陽氣之盛,調和氣血,穩固血糖,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長夏初醒,萬物繁盛,
愿你在這絢爛季節,活出自己的色彩。
假期別再人擠人!來寶山中成智谷撒歡吧~
咖啡券、文具、戶外用品免費兌換!“寶山匯”APP積分商城大煥新
寶山濱江的這座寶藏公園太適合假期來打卡了!
編輯:秦天宇
資料:滬小康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