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募格學術、青塔、PaperRSS、大河報、人才服務網等。
相信不少博士在求職時,都會把安家費當做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人才大戰”最紅火的時候,各個高校的安家費也是卷的離譜,上百萬起步的比比皆是。
幾年過去,有網友發帖吐槽,已經有高校鳴鼓收兵,不再給安家費了。
底下也有不少跟帖表示:
“以前還有點安家費,現在越來越少了,而且考核高,不好拿”
“某一本院校也由幾十萬安家費變成0安家費了”
也有人不少人表示,安家費可以叫做“第一桶金”,也可以叫做“第一個坑”。
什么叫做安家費?
安家費實質上是由省市提供給高層次人才(例如博士)的住房補貼,學校在收到這筆款項后,一般會追加一定數額。這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入職安家費。
前幾年,為了吸引人才,不乏高校招聘教師開出優厚待遇,動輒安家費10~20萬,科研啟動經費30~50萬。
一些高校開出的優厚待遇
不少博士當時都將這筆錢稱之為“第一桶金”。幻想著拿著這筆錢去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買一輛心愛的轎車,或者進行投資和創業……
而安家費一般有以下幾種發放形式:
1) 入職后一次性發放;
2) 入職后按年度發放;
3) 入職后考核通過一次性發放;
4) 入職后按年度考核通過年度發放;
5) 入職后發放,考核不通過則追回。
不同的發放形式,直接決定了安家費到底是“第一桶金”,還是容易踩的“第一個坑”。
二本開出博士110萬安家費
聽著美好,但....
安家費大戰最紅火的時候,不乏有學校開出上百萬的安家費來吸引人才。
比如,浙江某二本學校,曾向博士開出高達110萬的安家費,其中安家費90萬,購房補貼20萬,引發過熱議。
但仔細閱讀招聘公告,才會發現,“天價”安家費背后,隱藏著不小的“套路”。
那就是安家費發放是分批+要求博士完成考核任務。
1、安家費分批發放,先給30萬,后續分期發放,存在不完成考核任務則不再發放的風險。
2、考核任務十分艱巨,要求4年內發表頂級期刊論文、獲得重大科研項目等,難度極高。
3、博士若未完成考核,安家費可能只拿到30萬,剩余80萬可能全部打水漂。
當時也有不少網友調侃,這考核標準,就差再加一條“4年內獲得諾貝爾獎”。畢竟從完成難度上來看,都差不多。
也有不少博士表示,自己也是被巨額安家費吸引進高校,但進來才發現,踩坑了!
《大河報》曾報道過這樣兩個案例:
西南地區某普通高校教師王某,所在高校引進高層次人才時,承諾了安家費為100萬元,但入職簽合同時學校表示安家費只有50萬元。后來拿著購房合同找財務部,卻被告知領安家費要排隊!
曾在南方某雙一流高校就職的青年教師陳某,入職時高校曾承諾給予80萬安家費,但需分十年拿到,若在十年以內離職,需全額返還拿到的安家費。具她說她月發工資到手只有2750元,工作兩年選擇離職后,返還高校一筆安家費,“凈賺”只有8萬。
由此來看,高校現在開始縮減安家費或者是不給安家費,除了博士人才開始供大于求等客觀原因,福利構成開始符合學校財政回歸正常基準線也是因素之一。
近年來,高校工作越來越卷,也越來越難進成為事實。
無論如何,有些事情也不是自己能夠改變的,但是也可以這樣安慰自己:不要只是圖眼前這點工資報酬的貨幣發放,還要看到長遠的利益、愿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