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考生的大學之路:擴招背景下的困境與規劃
你家孩子花了十幾萬補課費,好不容易考上本科,接著又得花十幾萬供他讀四年,可最后卻找不到工作,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昨天有個家長跟我連麥,情緒很激動。他家孩子考了427分,卻非要我給他報進公辦本科,就是不想報民辦,嫌民辦學費貴。但說實話,別說427分了,就算447分、457分,大概率也只能上民辦本科。這位家長不甘心,反復三四次強烈要求我必須給他報進公辦本科,可這真的很難辦。我跟他說,要么選冷門專業,要么就去上專科,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除非孩子能考到480分以上。結果家長就跟我生氣了。
為什么說考480分也不一定能報進好大學,孩子考400分左右,上了大學畢業還是找不到工作呢?原因就是大學擴招。1998年專家提出大學擴招時,遭到很多人反對,不少教授言辭激烈,認為擴招危害很大。在大學擴招前,高考難度堪比科舉考試。
那時全國每年只有80萬大學畢業生,一張大學文憑很有含金量。不管家庭貧窮與否、有無背景,只要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意味著未來可能飛黃騰達。當時的大學生大多來自貧苦家庭,他們渴望成功,哥哥姐姐考不上,弟弟妹妹接著考,甚至父母考不上,也寄希望于下一代。而富裕家庭,孩子考不上大學,就無法與大學生競爭。那時高考是普通人實現階級躍遷的唯一途徑。
然而,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到2003年,畢業生達到187萬;2008年首次超過500萬;2011年超過600萬;2014年超過700萬;2018年超過800萬;2019年超過900萬;2020年超過1000萬;2023年超過1100萬;2024年逼近1200萬。照這樣下去,再過十年,可能人人都是大學生了。
因為大學擴招,一些不學無術但后臺強硬的人也能混到文憑,輕松進入好單位。你以為大學擴招是讓更多寒門學子鯉魚跳龍門?實際情況是,擴招讓那些有背景、有資源家庭的孩子,即便只有300多分,也能輕松拿到學歷。而且大學擴招后,大學生數量增長過快,導致師資力量和學校資源嚴重跟不上。
大學生數量短短時間能增加幾十倍,但大學教授和科研資源卻沒那么多。無奈之下,大學開設了一些教學成本低、速成的冷門專業,像人力資源、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學了感覺跟沒學一樣。甚至教這些專業課的老師,自己會不會市場營銷都讓人懷疑。
那對于考了400分左右的孩子,到底該怎么規劃呢?大學還上不上?如果不上,高中三年的時間和金錢就都白費了。而且沒有文憑,連找工作的機會都沒有,連讓別人給3分鐘自我介紹的機會都拿不到,所以大學肯定還是要上的,為的就是那張文憑。
不過,400分考上的大學,就別指望學校能教你多少有用的東西了。上大學后,得利用這四年時間拼命自學。比如學會計、計算機專業,就瘋狂考證,報網上的網課,網課很便宜,有99元、199元的。另外,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打工、實習,積攢能勝任工作的經驗。因為等找工作時,那張文憑只能給你一個3分鐘自我介紹的機會,而這3分鐘里要展示的簡歷,得靠你大學四年自己去豐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